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2篇
  免费   40篇
公路运输   185篇
综合类   179篇
水路运输   156篇
铁路运输   141篇
综合运输   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高速铁路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减振地段与非减振地段的刚度过渡段进行研究,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仿真分析,在各级过渡段减振垫刚度按双倍递减的情况下,讨论过渡段范围每一级过渡长度和过渡级数对轮轨动力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过渡级数一定,每一级过渡长度采用3块轨道板长度(约15 m),轮轨力幅值、过渡段与减振地段交界面板缝两侧扣件下压力差值、车体垂横向加速度幅值、脱轨系数及轮轨减载率均最小,且钢轨挠曲变化率、列车运行品质和稳定性满足相关限值要求;当每一级过渡长度一定时,过渡级数采用3级,轮对垂向位移突变值、轮轨力幅值、钢轨挠曲变化率幅值、板缝两侧扣件下压力、过渡段与非减振地段交界面板缝两侧的错台量和扣件下压力差值均最小,且钢轨挠曲变化率、列车运行品质和稳定性满足相关限值要求;过渡段范围内,列车在经过轨道板缝时存在较大的轮轨冲击作用,尤其在各级过渡段的交界面,轮轨冲击作用更加显著,建议加强对板缝、各级过渡段交界面附近扣件系统的养护和核查。  相似文献   
2.
江世杰 《中国铁路》2002,(12):13-27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长考",经过"两上两下"的"预习",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终于在2001年6月29日正式开工建设,实现了23年后惊天动地的第三次"上马".  相似文献   
3.
采用数学规划的方法从静力和动力两方面对斜腿刚构桥的几何布局进行优化设计。静力优化设计的优化目标是截面截面应力平方均值最小,动力优化设计的优化目标是结构自振周期平方和最小。采用了直接搜索法寻优。通过算例可知,这两种优化设计方法均可行,且均为刚性设计。  相似文献   
4.
介绍自行开发的商船防海盗装置.利用热释原理,采用多媒体、图像处理和计算机等技术,将视音频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动态实时地监控船舶及其周围状况.该装置由传感器、信号传输装置、主控制器和报警执行机构等组成.系列产品具有支持多路视音频,全天候实时动态侦测及联动自动报警,实时数据库管理、操作多级管理、操作日志与报警日志管理等功能.  相似文献   
5.
我公司于2001年引进了3台轮胎式门式起重机.这批起重机的发动机-发电机组配备的是德国DEUTZ BF8M1015C型发动机,其中发动机原配装的调速器为WOODWARD的GENDEC的数字电子调速器,型号为8405-551.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公路建设中水土流失的原因,针对不同情况预测了可能产生水土流失的危害并提出了水土保持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龙屯路立交钢管混凝土简支系杆拱桥主桥设计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柳州龙屯路立交桥主桥结构形式为跨径92.5 m下承式简支系杆钢管混凝土拱桥,通过分析结构体系的温度敏感性,本桥接近同类结构形式的极限跨度。主要介绍该桥的结构设计和结构静力计算情况,并对结构的合理拱轴系数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8.
铁路斜交连续箱梁桥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客货共线铁路斜交连续梁桥的设计研究情况,并从研究的角度对斜交连续的受力特性进行分析,对预应力混凝土斜交连续梁的计算研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10.
为实现对非线性负载的谐波补偿和电压调节功能,提出了一种混合型并联有源滤波器.综合考虑系统稳定性和谐波补偿效果,采用了反馈加前馈的控制策略,对比研究了系统补偿特性,并讨论了容性和感性无功补偿问题.仿真与试验结果证明了该混合型并联有源滤波器工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