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13篇
水路运输   2篇
  2019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9 毫秒
1.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后,温度监测是混凝土结构健康监测的一个重要内容。基于布里渊光时域分析技术(BOTDA),开展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测试研究。首先阐述BOTDA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测温基本原理;然后介绍温度测试系统;最后结合工程实例,研究该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包括光纤铺设、光纤保护、测试及成果分析,同时采用点式温度传感器测试光缆部分位置的温度,采用精密温度计测试环境温度,并与光缆测试温度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基于布里渊光时域分析的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可用于大体积混凝土分布式温度精确测试。  相似文献   
2.
根据饱和非饱和流固两相耦合的理论和利用显式有限差分技术,研究考虑地下水入渗侵蚀路基边坡,水头差形成渗透力影响下的边坡稳定性有限差分强度折减分析法。将此理论和技术应用于镇胜公路K90段典型路基边坡滑坡工程,进行地下水入渗侵蚀路基岩土体施加渗透力造成路基边坡失稳下滑的分析,研究了流经路基纵断面不同水头差工况下的路基边坡变形和稳定性情况。结果表明:考虑地下水入渗施加渗透力作用,路基边坡稳性明显下降,得出不同水头差Δh时的稳定系数和抗滑桩结构体上相应的弯矩,具有简单线性关系;研究了抗滑桩、路基采用土工格栅等加固措施后的变形和稳定性,结果表明这些加固措施对边坡的稳定有重要作用,分析了在极不利水头差情况下的边坡稳定情况,得出此种情况下,边坡仍有富裕的安全储备。  相似文献   
3.
该文从工程地质反分析角度出发,对都新公路K231滑坡形成过程进行了分析,根据路堑边坡施工过程,将滑坡的形成过程分为4个阶段.认为存在不利结构面看似稳定的路堑顺层边坡的开挖过程,可能会使不利结构面、坡体岩体强度不断恶化,边坡稳定性不断降低最终形成滑坡,要预防这类路堑边坡转变为滑坡,必须坚持边开挖、边监测、边防护的原则,跟踪不利结构面强度的恶化过程和程度,进行动态设计,信息化施工.  相似文献   
4.
贵州三贵高速公路地质灾害危险度分段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相对贵州省其他公路线而言,三穗~贵阳高速公路地质灾害发生更频繁、危害更严重.结合自然地理地质条件和地质灾害特征,选定8项评价因子,采用黄金分割法确定其权重;运用综合分析的因子叠加法,对贵州省三穗~贵阳高速公路地质灾害进行了危险度分段评价.评价结果包括:高危险度段(岑松镇~三颗树),中高危险度段(三穗~岑松镇),中危险度段(谷脚镇~贵阳、三颗树~下司镇),中低危险度段(黄丝镇~三元镇),低危险度段(三元镇~谷脚镇、下司镇~黄丝镇).  相似文献   
5.
城市道路路基病害快速探测系统是在多通道地质雷达技术的基础上,集数据快速采集、并行处理、病害自动识别和信息化管理为一体的综合探测系统,拥有多项知识产权,可实现定期对道路进行"体检",做到对病害的动态探测和跟踪,提前发现路基病害,变"被动抢险"为"主动防御"。快速采集系统是集多通道地质雷达、视频图像、GPS定位、测距轮定位等为一体的道路病害雷达探测车,自动化程度高,可实现快速的安装、拆卸和采集。并行处理系统利用基于高性能云平台的分布式数据并行处理机制,构建基于Hadoop的大型分布式数据集的数据挖掘云平台,可实现海量数据的批量化、流程化的快速处理。病害自动识别技术利用核匹配追踪识别算法对路基病害的一般规律进行快速识别。病害信息管理系统采用三层B/S架构模式,高度面向客户、体验感强,实现探测成果的互联共享。  相似文献   
6.
响应对公路路基病害探测发展趋势的要求,研究并开发了"公路路基病害信息管理系统"。系统采用三层B/S架构模式,可实现地质雷达数据及病害的数据库管理、地图可视化、成果统计分析等,通过分析公路的定期"体检"记录,提前发现并"动态跟踪"公路路基病害。  相似文献   
7.
综合物探在复杂岩性地区断层勘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高密度电法与地震映像法相结合的综合物探技术,准确探明黄平大桥桥址区断层发育情况,并对比分析断层勘察中高密度电法和地震映像法所起的作用,得出结论:断层解释可选择以地震映像法为主,高密度电法为辅;岩性划分可选择以高密度电法为主,地震映像法为辅。  相似文献   
8.
在山前堆积体勘察中,高密度电法探明了堆积体的形态及其内部堆积物的组成特征,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定性、半定量的山前堆积体勘察手段.通过岩心标定以及分析堆积体的演化过程,提高了高密度电法解释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城镇化的迅速发展及我国高速公路的迅猛发展,路基病害及城市道路路面坍塌事故频繁发生,很多公路未达到设计年限就已出现一系列病害,反复大修,严重影响人们的出行安全。本文系统总结了不同地质环境条件下公路路基病害分类及道路路基病害检测方法研究等方面国内外的最新研究现状。在分析前人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应该在路基概念、路基病害分类及路基病害检测方面进行规范化。为了适应地质雷达快速检测的需求,需对检测设备进行改进,可采用不同频率的阵列雷达天线进行探测。且需要寻求新的快速便捷的数据处理方法,以求降低人工数据处理对经验的依赖和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病害快速探测过程中应该着重探测对行车安全有影响的病害如空洞、脱空和富水等,而不应该总是要求探测的深度和精度。  相似文献   
10.
公路典型软质岩石边坡工程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有限差分理论和FLAC3D技术应用于贵阳市乌当区云锦庄至开阳公路K44+340~K44+450段右侧滑坡工程,利用强度折减法分析了边坡的稳定性,研究了三维变性范围和发展趋势。通过对该段公路路基边坡失稳下滑的原因进行符合实际工况的模拟,结果表明,路基开挖岩石坡脚是造成这次滑坡的外因;软弱岩体风化强烈、节理发育形成岩体内软弱结构面是边坡失稳下滑的内因;采用强度折减法分析边坡的稳定情况及预应力锚索加固过程中的稳定性变化情况,说明预应力锚索的加固对于该岩石边坡的整体稳定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