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水路运输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本文用船形可分原理研究浅吃水肥大船的线型。首先用阻力试验对船首进流段的八个方案进行选择,然后以最佳进流段方案 SM 147为固定前体,再对七个去流段方案用阻力、自航、伴流试验作出全面衡准,最后得到的 SM 557单桨水滴形球尾的去流段性能最好。所选的许多方案是国内造船同行筛选过的优秀母型,其中进流段方案包括优秀常规首、折角型球首、优秀实船的小球首、球首等;去流段方案包括优秀常规尾、高球尾、低球尾、斜锥形球尾、水滴形球尾、不对称单尾和优秀双尾鳍等。以 SM 147为进流段,SM 557为去流段组成的船型特别适合于 L/B=5.65,B/T=3.4,C_B=0.82左右的浅吃水肥大型船。本方案基于优秀肥大型船仿射变换而得,可对其他肥大型船和浅吃水肥大型船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本文讨论浅浸矩形水翼升力的问题。如果已知机翼的升力系数 C_(L∞),则水翼的升力系数 C_L=KC_(L∞)。为了简化计算在计算方法中只讨论计算 K 的方法。文中首先用已有的简单方法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在速度较高时可以忽略重力的影响,在浅浸深时弦长与翼厚都是必须考虑的因素。其次导出了浅浸矩形水翼升力的计算方法。导出公式的主要假定是(1)水翼上下表面对升力的贡献可以分别考虑。水翼上表面对升力的贡献受自由面影响,下表面对升力的贡献不受自由面影响。(2)水翼运动速度投高可以忽略重力的影响。在计算上表面的自由面修正因子 K 时,采用升力面方法。计算时首先论证了Π形涡沿展向分布对 K 没有贡献,在弦向只须布置四个Π形涡就足够。所以用布置在弦向的四个Π形涡来计算水翼上表面的 K。最后进行了相对厚度=0.1,展弦比 AR=6,10;=0.06,AR=4,6等四个方案圆背形剖面矩形水翼的升力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浅浸深时零升力角随浸深有很大改变,并导出了水翼展弦比的修正方法。把试验结果经展弦比修正后制成计算=0.1与=0.06圆背形矩形水翼升力系数的诺莫图。计算其它厚度水翼的升力,可用上述二厚度水翼的结果线性插入。  相似文献   
3.
一、前言国内外有很多人已对高速排水艇的线型从事大量的研究工作。我们结合“SA”型高速排水艇的主尺度选择与线型设计进行了较佳线型设计的探索研究工作。本文仅从静水阻力试验角度介绍“SA”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