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水路运输   16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4 毫秒
1.
水下泥泵可获得较大的吸入浓度 ,提高疏浚效率。介绍了水下泥泵的几种驱动方式及其效率分析 ,详细叙述了新型水下泥泵挖泥船的研制  相似文献   
2.
<正>由江苏省船舶设计研究所有限公司设计的128 m打桩船于2014年7月正式交付。该船的基本技术参数为:船长78 m,型宽36 m,型深6.5 m,桩架高128 m;可施工最大桩径为Ф5 m,最大沉桩能力为(110 m+水深),为遮蔽航区作业,无限航区拖航,是目前亚洲最大的打桩船。128 m特大型打桩船的研制与开发,是打桩船技术领域的一次重大突破,将极大地提升我国海上设施的基桩施工能力。目前该船在福建平潭跨海  相似文献   
3.
介绍一种运转平稳,振动小,不受过流介质变化影响、杂质通过能力大、适应排距变化、叶轮室和泵壳腔室分设的挖泥船用无堵式泥浆泵。  相似文献   
4.
戴雪良  章庆生 《江苏船舶》2009,26(5):1-3,25
大型挖泥船利用潜水电机驱动铰刀可大幅提高传输效率,减少环境污染。本文以3800m^3/h电动绞吸挖泥船为例,着重介绍了舱内泥泵系统、水下泥泵系统、电动绞刀和电动绞车系统以及定位桩系统的配置情况,对于我国电动驱动大型绞吸挖泥船的国产化研究开发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5.
章庆生 《江苏船舶》2006,23(6):18-18
由江苏省船舶设计研究所有限公司设计的6520斗轮挖泥船目前已顺利建造完毕,投入实船施工。该船装机功率达4800kW,泥泵的清水排量7000m^3/h,采用了目前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水下泥泵加舱内泥泵串联的疏浚技术,使挖泥船的疏浚浓度可达25%以上,排距可达5000m,该船的挖掘部分使用了可挖掘硬黏土的直径达4400mm的斗轮装置,特别适合硬粘土疏浚。同时,该船的设计航区为沿海拖航,沿海遮蔽海域施工,挖深为20m,可满足沿海遮蔽海域的施工要求。  相似文献   
6.
章庆生 《江苏船舶》2005,22(6):33-33
由江苏省船舶研究设计所有限公司研发的70m打桩船已于2005年10月底建造竣工并交付使用。该型打桩船桩架高(设计水线面以上至吊顶平台)76m。主船体为箱型、钢质单底、单甲板,无推进装置,具有沿海海域作业和调遣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吸扬式挖泥船的综合效益 ,提高泥泵的吸入浓度 ,采用不受气蚀性能制约的水下泥泵获得较大的吸入浓度 ,是目前高效疏浚的发展方向。通过几种水下泥泵驱动方式的探讨 ,分析了内河中、小型挖泥船采用水下泥泵的途径 ,以提高挖泥船的疏浚效率  相似文献   
8.
<正>由江苏省船舶设计研究所有限公司设计,浙江浦港船厂建造的"振兴2"1 200 m3/h非自航绞吸挖泥船,于2012年5月16日在象山鹤浦顺利下水。该船总长62.38 m,船长50.05 m,型宽12.2 m,型深3.2 m,吃水1.9 m,排水量995.15 t。泥泵柴油机采用1台G6300ZC20B柴油机,电轴及液压柴油机采用1台G12V190ZLCD1柴油机。本船总装机  相似文献   
9.
<正>由江苏省船舶设计研究所有限公司设计,江苏华夏重工有限公司建造的"华夏重工1号"5 000 m~3/h非自航绞吸挖泥船于2010年10月9日在泰州市顺利下水。该船总长122.8m,型宽20.8 m,型深6.38 m,吃水4.58 m。主机采用2台原装德国道依茨可燃重油柴油机,每台功率为6 590 kW。本船总装机功率达到了15 300 kW,最大挖深达到了30 m;配备有3 000 kW(75%恒功率)变频电动绞刀传动系统,并且配备专业挖岩石绞刀,可挖中度硬质(40 MPa)风化岩层。舱内泥泵为双壳结构,最大扬程103 m,最大清水流量22000  相似文献   
10.
根据沿海采矿的工况条件,研发一种沿海海域采掘矿砂的采矿船。该船主台车定位桩系统带波浪补偿功能,可满足在沿海较恶劣海况下的采矿作业。本项目的实施,将大大提升疏浚工程领域和采矿领域的先进技术、我国海洋采矿产业的系统研发和产业化转化能力,加速我国海工装备产品的结构调整,创立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品牌,对增强我国海工装备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