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6篇
  免费   19篇
公路运输   177篇
综合类   150篇
水路运输   109篇
铁路运输   93篇
综合运输   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1前言 为减少铁路运输运能损失,顶进施工法因其诸多优点被大量运用到既有线增建箱形桥的工程中.准备工作坑是其法施工中必不可少的工序,而在市区项目中因受地貌控制,箱形桥预制工作坑往往都成深基坑形式,支护自然成为施工保安全和进度的重要环节,应对经济有效地基坑支护方法进行研究.本文就杭州市望江路下穿铁路箱形桥工程的基坑支护施工方法作一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3.
地铁道岔间隔铁式活接头螺栓强度及疲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有限单元法,分析了地铁9号单开道岔间隔铁式活接头螺栓在线路状态良好和恶化时的强度和疲劳性能。分析结果表明,当线路状态恶化时,活接头螺栓的最大等效应力比状态良好时增大60.9MPa,接头螺栓的疲劳使用寿命也从状态良好时的4年降至恶化时的11个月左右。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设备推行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RCM(Reliability Centered Mainte-nance)的意义,阐述了RCM的基本概念,介绍了维修策略选择、设备故障管理信息化软件的开发等关键环节,展望了RCM在轨道交通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为给客运专线道岔过渡段刚度合理设置提供理论参考,在分析高速铁路道岔与区间过渡段结构特性的基础上,建立了高速车辆—过渡段耦合动力分析模型和求解方法,分析了刚度差、行车方向和速度等因素对高速道岔与区间过渡段的动力响应影响。结果表明:过渡段刚度差在30 kN/mm内,动车组和轨道的动力响应随刚度差的增大而大幅加剧;动车组从低刚度向高刚度运行时的动力响应较反向运行更为剧烈;各项动力响应随着运行速度的提高而增大。  相似文献   
6.
为了明确单趾弹簧扣件弹簧的断裂原因,运用有限单元法,对单趾弹簧进行五种工况分析,得出其断裂的主要原因在于安装问题。通过分析,提出了单趾弹簧正确安装要求,单趾弹簧插入端插入铁垫板插孔时不允许外露,插入长度应控制在72~76 mm,安装后的单趾弹簧中肢(平直段)与铁垫板形成线接触。  相似文献   
7.
桥上纵连板式无缝道岔计算软件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梁板岔互作用原理,在考虑岔、板、桥和墩台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建立适用于各种跨度简支梁、连续梁、刚构桥上的"岔—板—桥—墩"一体化计算模型,可用于对桥上纵连板式无缝道岔伸缩附加力、制动附加力、断轨力、梁轨相对位移及墩台纵向受力和变形的计算分析;为便于计算,以有限元软件ANSYS为计算平台,利用ANSYS参数化设计语言进行二次开发,编制了桥上纵连板式无缝道岔计算软件,适用于各类型桥上道岔群的设计计算。  相似文献   
8.
从瀑布式程序设计的角度,综述了苛求系统软件生命周期各阶段的可靠性方法、技术和模型,包括需求形式化建模与验证、屏蔽设计错误的多版本软件容错、函数式程序设计以及可靠度评估模型等。总结比较各自适用的开发阶段、面向的目标错误类型及优缺点。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某条提速线路曲线段的轨温及横向位移进行现场测试,分析了曲线段轨道结构在轨温变化时对轨排横向位移变化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在轨温较低的情况下,列车荷载激扰等随机因素是轨排横向位移的主因;在轨温较高时,轨排横向位移的主因则是轨道温度力.曲线段轨排横向位移的波形差异性较大,在日常工务养护中应以缓圆点附近的曲线作为养护重点.  相似文献   
10.
Polarization pattern provides additional information besides spectral signatures. It can be used in many applications, such as navigation, defect detection and object identification. A novel polarization camera composed of four synchronized cameras is proposed, and it can realize real-time polarization measurement. This study particularly concentrates on the geometric calibration of the system. The projection model is analyzed and the multi-camera calibration algorithm is proposed. Firstly, each camera is calibrated separately using planar patterns, and then the geometric calibration algorithms are performed. Due to the geometrical constraint, a global optimization method results in smaller estimation uncertainties. A mean rotation error of 0.025° and a mean translation error of 0.26mm are achieved after geometric calibration. The images are rectified to establish a correspondence among cameras and are combined to acquire the polarization measurement. The polarization pattern of the skylight is measured by the system and the result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previous stud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