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水路运输   1篇
铁路运输   21篇
综合运输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区域性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评价指标体系探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区域性轨道交通线网评价与公路网、公交网络的评价体系存在一定不同。在分析了我国现有的区域性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评价体系的基础上,阐述了评价指标体系选取的原则及方法;通过对各项指标进行分析比较,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利用目标层次分类展开法,建立了一套适用于区域性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2.
采用波士顿矩阵法,统计分析我国铁路货运产品的增长率和相对市场占有率,将我国铁路货运产品细分为问题产品、瘦狗产品、现金牛产品、明星产品。结果显示,我国铁路货运产品结构不尽合理,瘦狗产品所占比重很大,需要采取改革创新措施。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提出各种产品的市场定位,并对定位于品牌产品的集装箱和高附加值等瘦狗产品进行针对性的产品设计。  相似文献   
3.
铁路物流中心是铁路货运与外界连接的枢纽,其内部布局关系货物在其中运转的效率,对整个铁路货运的流畅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在对铁路物流中心功能分区的基础上,对功能区布局方法进行对比分析,提出基于改进SLP的功能区布局方法,以相互关系最大和总体搬运成本最小为优化目标,对几何和功能两方面进行约束,建立多目标优化模型,运用NSGA-Ⅱ进行求解,得到最优方案解集,最后运用AHP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进行评价对比,选出最优布局方案。并以S市铁路物流中心为案例,验证了方法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自主式水下航行器(AUV)越来越广泛应用于携带、布放载荷。介绍一种AUV两侧对称携带载荷的布置方法,对AUV与载荷分离过程做简单说明。通过对AUV携带2种不同重量的载荷海上航行实验数据分析,验证了采用该布置方案,载荷分离可靠,且对AUV水中航行姿态影响不大;同时,携带载荷水中重量越大,载荷分离对AUV水中航行时的横滚角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5.
都市圈交通运输结构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分析了都市圈的交通特征,探讨了大都市圈不同发展阶段的划分.运用类比方法对上海都市圈与国外成熟都市圈的社会经济和交通发展状况进行了研究,指出上海都市圈交通发展模式存在的问题.通过类比分析、交通需求分析法等方法研究了上海都市圈轨道交通线网的远景规模,明确了轨道交通系统在上海都市圈中的合理定位,并提出在都市圈的交通结构上要尽快促使都市圈轨道交通网络规划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区域性路网车流径路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车流径路选择理论为基础,分析现有车流的径路及路网车流平行径路的选择,利用车流径路优化数学模型,通过合理的车流径路选择和编组站的合理分工,使得运输费用最小,运能最大,并提出了快捷性、均衡度、最大化等因素对平行车流径路选择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市郊铁路在城市交通中的地位及其发展策略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从现有城市客运交通体系的功能与局限性出发,在对比国内外市郊铁路的发展的基础上,分析了市郊铁路在大城市郊区公共交通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指出应从管理体制、政策法规和资金筹措等方面来发展市郊铁路。提出了发展我国市郊铁路的建议及设想。  相似文献   
8.
铁路货运装车作业流程仿真与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铁路货运装车作业是铁路货运业务的重要环节,其作业速度对铁路货物运输效率有着重要影响,需要对铁路货运作业流程进行优化。本文从铁路货运装车作业出发,分析了目前我国铁路货运装车作业的流程现状,并以整车运输为例,建立相应的Petri网模型,利用Exspect仿真软件对优化前后的模型进行仿真,并对装车作业流程优化以后的效果进行量化评价,验证了优化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关于京沪高铁与沪宁城际铁路功能定位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京沪高速铁路和沪宁城际铁路的概况的基础上,从三条线路的速度目标值、站点设置、硬件设施特点等方面,对三条线路的功能定位、运营模式以及相应配套设施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单向编组站改编列车反接进路交叉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