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5篇
综合类   2篇
铁路运输   2篇
综合运输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1.
文章介绍了隧道施工的特点,从人、物、地质、技术等方面,分析了隧道施工的影响因素,提出了相应的隧道施工监理控制要点。  相似文献   
2.
为减少中途车辆制动故障的发生,对当前货车制动故障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提高检修质量,加强与外单位联系,提高车站外勤的判断能力,注重手闸检查等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3.
潘宁 《客车技术》2014,(5):7-11
为了探究前轮摆振的影响因素,将运动副间隙处的干摩擦等效到前轮主销处.应用拉格朗日方程建立了3自由度摆振系统模型,并用Matlab对其进行了仿真计算。结果表明,汽车在较大的初始激励下才会激发摆振;较大的干摩擦力矩有利于抑制摆振。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不断发展的。19世纪中期,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在深入考察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运行规律的基础上,创立和发展了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随着以金融垄断资本为主导的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资本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社会基本矛盾的表现形式有了新的发展,演变为意识形态的较量、工人阶级的相对贫困化、相对生产过剩、反全球化与逆全球化潮流。准确把握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表现形式的新变化,也是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当代资本主义的理论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港口货物吞吐量的预测精度,以宁波舟山港为例对灰色马尔可夫组合预测模型进行了优化研究。首先,用中国统计年鉴中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的历年数据建立灰色GM(1,1)模型;其次,对模拟误差值用一阶马尔可夫链进行修正并确定误差的转移状态,建立复合灰色马尔可夫预测模型;最后,用粒子群算法对该复合模型进行迭代寻优并优化改进,使模型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对每个灰区间分别进行分析计算,并实时动态更新其区间参数;最终,提高改进后的模型误差精度。结果表明,用粒子群算法改进的灰色马尔可夫模型误差均值下降了37%,预测值与实际值的拟合度更高,预测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6.
针对当前货车在运用中K2型转向架的挡键松动或偏移故障较多的情况,分析了产生的原因,提出了更改挡键结构,消除与侧架的组装间隙,改进检修工艺等3项改进建议,以减少挡键故障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为了获得横梁位置、扭力梁长度、初始定位参数这几个因素对整车性能的影响,本文建立了一种简化了的扭力梁式悬架模型,并根据这一模型计算出扭力梁式悬架的定位参数及侧倾中心高度。根据定位参数和侧倾中心高度的变化趋势来合理地选择扭力梁式悬架的设计参数。结果表明,横梁位于扭力梁中部时,定位参数匹配较好;扭力梁长度增加时对侧倾中心高度影响明显;初始外倾角对车辆性能的影响更明显。结论可以为扭力梁式悬架的设计计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随着物流时效性加快,大马力牵引车需求日益增加,动力系统引发的振动噪声也随之加剧。本文基于试验与仿真结合的方法对某牵引车在1000~1100r/min严重轰鸣声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通过对结构噪声及辐射噪声排查分析,排除了结构传递贡献,确认问题机理为排气系统辐射噪声耦合驾驶室前顶盖模态引发轰鸣声。该牵引车排气系统增加副消音器可消除该轰鸣声。该问题解决思路对此类轰鸣声故障排查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针对实车测试开发周期长、成本高等问题,基于台架的仿真测试成为目前智能驾驶开发与验证的重要手段。自动泊车功能车速低,方向盘操作频繁且经常处于大转角状态,执行器的动态特性对其影响很大。为了更好地模拟实车执行器,设计并搭建了一种转向、油门、制动系统实物在环的自动泊车仿真测试系统。仿真结果表明,该系统体现了执行器的精度及延迟特征,可以进行自动泊车的仿真,用于算法开发与测试验证,为同类功能的仿真测试系统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随着传感器、硬件及泊车技术的进步,自动泊车产品由车位附近的半自动泊车、全自动泊车,逐步向最后一公里的场景发展。最后一公里场景分为适用于商场的代客泊车及适用于固定车位的家庭式泊车。论文对家庭式泊车进行系统设计,介绍了系统的硬件结构、功能及工作流程。首先需要驾驶员开一次车,以建立停车场出入口到目标车位的地图及车辆参考轨迹,之后就可以在停车场出入口下车,车辆自主泊车。针对该系统建图流程简单,泊入精度高,支持避障等特点,对相关关键技术进行论述。最后,对该系统及改进方向进行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