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4篇
综合类   4篇
水路运输   1篇
铁路运输   3篇
综合运输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造船资源管理与配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南  梁冰  王志英  王平 《船舶工程》2011,33(6):110-113
在界定造船资源的基础上,建立了造船资源能力与负荷管理模型,该模型分为造船资源维护、基于ISWBS任务包组的造船负荷计算、造船资源平衡、作业流程与负荷采集点设置四个功能区.文章重点针对基于ISWBS的造船资源配置策略进行了详细的建模阐述,并进行了资源配置应用分析.  相似文献   
2.
第六次大提速要求京沪线上海-昆山段动车运行速度达到250km/h,这对该区段内钢桁粱桥钢梁阻尼比、加速度、动应力及轨枕横向位移和桥上列车脱轨系数及轮重减栽率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国内外对250km/h时速线路桥梁技术性能的研究,结合中槎浦桥40m半穿式钢桁粱检定测试试验方案,对桥梁检定试验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以某省道桥梁采用腹板加厚、增设横隔板、施加体外预应力、粘贴钢板等措施对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进行加固维修为例,介绍并分析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加固措施,为类似桥梁的加固维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隧道蓄能自发光应急逃生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冰  李寿伟 《交通标准化》2014,(15):189-193
隧道内的安全逃生问题已日益受到关注,隧道蓄光能自发光逃生系统是提升隧道安全保障水平的重要途径.对隧道自发光材料性能的试验方法、评价指标及评价标准,隧道蓄能自发光应急逃生系统的组成、标识物规格尺寸、布置间距和安装要求等内容展开研究,设计了隧道蓄能自发光应急逃生系统并进行了现场测试与验证.结果表明,设计的隧道蓄能自发光应急逃生系统满足亮度与自洁净要求,起到了指示、引导、告知的作用,为隧道内司乘人员紧急疏散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5.
利用Ansys进行网架结构损伤诊断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结构动力参数的改变对空间钢网架进行损伤分析,其中许多指标对损伤并不敏感.文中通过结构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得到网架结构位移模态分析数据,采用杆件轴向应变变化率的模态分析技术针对不同损伤状况的钢结构网架进行损伤识别,能够较为准确地诊断出网架杆件的损伤位置.  相似文献   
6.
梁冰  马晓忠 《北方交通》2023,(3):65-67+71
阐述了高速公路入口治超机电系统的组成及功能,并对入口治超机电设备安装进行了分析。根据当前高速公路收费站入口及收费站广场的实际情况,详细介绍了三种系统布置方案,分别为被交道路或连接线高速称重检测车道、收费站广场外侧称重检测车道、收费站外广场及入口收费车道结合检测车道。高速称重检测系统、入口称重检测系统均由称重检测子系统、数据处理子系统、闭路监视子系统和附属设施等构成,二者的具体联动方式存在差异。高速公路收费站入口治超系统的设置与统一,可有效推进货车通行费计费方式改革,对于促进地区和全国高速公路规范与安全运营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沪宁城际高铁是上海到南京的一条时速300km/h的无砟轨道高速铁路,开通于2010年7月1日,全线运营里程301 km,是当时世界上标准最高、里程最长、运营速度最快的城际高速铁路.随着设备运营使用,一些病害也随之显现,高架桥梁桥墩的不均匀沉降便是一个十分典型的病害.如何解决CRTS-1型无砟轨道桥梁的沉降问题,确保高速铁路的运行安全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9.
针对大体积水工结构暗渠在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墙体裂缝问题进行了研究。对混凝土施工期间的内部温度进行了现场监测,深入分析了温度变化时程曲线的发展规律及其原因。通过采用冷却水管,墙体内部峰值温度得到了有效控制。此外还从原材料配比、施工工艺等方面提出了多种预防和改进措施,为同类工程进行现场试验及结果分析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挖除旧料进行级配分析、旧沥青老化与再生分析,确定再生混合料的级配、再生剂与新沥青的类型和用量进行选择,对现场热再生混合料配比设计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通过性能验证设计出合适的混合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