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在对大量干线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进行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干线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质量的三级评价体系,对当前干线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质量评价体系的不足进行评价,为合理评价路面养护水平、制定养护策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通过核磁共振的氢谱和碳谱试验对废胶粉(废旧轮胎粉)、基质沥青和橡胶沥青进行分析,对橡胶沥青微观作用机理进行了全面细致的研究,发现橡胶沥青中橡胶粉与基质沥青体现为物理上的相似相容,橡胶粉与基质沥青并没有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基于微观橡胶沥青的共溶机理,分析了在不同胶粉掺量和不同胶粉细度下橡胶沥青基本性能指标,给出橡胶沥青中胶粉的推荐指标。 相似文献
4.
5.
沥青老化是影响沥青路面使用性能的重要因素。沥青老化与时间、光照及温度等因素有密切关系,该文采用室内薄膜烘箱试验(TFOT)、旋转薄膜烘箱试验(RTFOT)以及压力老化试验(PAV)来模拟沥青的短期老化和长期老化。通过旋转粘度试验(Brookfield)、动态剪切试验(DSR)、低温弯曲流变梁试验(BBR)得到了不同老化条件下沥青的高温黏度、G^*/Sinδ指标及低温性能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6.
半刚性基层混合料最大干密度求解方法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目前高等级公路广泛应用的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为例,对其含水量和干密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得到了能够用于实际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的求解方法.首先利用图解法对曲线进行拟合,得出采用大于三阶的多项式拟合曲线可以得到合适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其次利用牛顿插值的方法对最大干密度进行了求解;然后对曲线拟合求解和数值求解进行了比较,认为对于试验技术人员而言,随着office的普及利用图解法进行求解更具有实际意义;最后,针对由于求解方法不标准导致的最大干密度偏小这-缺陷,从两个方面分析了其对混合料性能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反射裂缝应力吸收系统STRATA在盐通高速公路上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缓解沥青路面反射裂缝,盐通高速公路采用反射裂缝应力吸收系统Strata作为沥青路面下封层,本文介绍了反射裂缝应力吸收系统机理、配合比设计及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8.
基于半刚性基层路面典型结构建立三维力学模型,综合考虑常载、常载+刹车、超载和超载+刹车4种组合荷载,采用双轮最不利矩形接触面形式,并运用特征路径分析方式,数值模拟了路表及深层内力学响应规律。结果表明:刹车对路表弯沉和路基顶面压应变影响较小,超载影响显著;刹车主要对面层弯拉应力影响较大,并使上面层出现较大拉应力,对基层基本无影响,超载使基层弯拉应力增大显著;超载和刹车对剪应力峰值增大明显,特别是刹车使剪应力增大极其显著;在不同荷载作用下,从路表沿深度方向力学响应峰值位置会发生变化,在进行沥青路面结构设计和力学分析时应取相应位置处的值作为力学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沥青混合料拌和和易性的评价方法及研究现状,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对比分析各种不同的沥青混合料和易性评价方法、指标及研究结论,系统归纳了不同沥青混合料和易性评价方法的适用性及评价效果,并对拌和和易性的主要影响因素作出对比分析及综合评述.结果表明:沥青混合料拌和和易性的评价方法,大多是通过量化拌和过程中的阻力或能量消耗来构建相应的指标定量评价和易性,也有部分方法是通过压实体积指标或工作效能作为间接验证来评价和易性.混合料中材料组成及拌和条件直接影响沥青混合料的和易性,若提升和易性,不仅能够改善混合料的成型及压实性能,还能显著提升路面工程质量.不断优化和提升沥青混合料和易性评价方法以及相应评价指标,能够使混合料和易性得到更加精确合理的评价,这不仅有助于促进路面工程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还可以降低能量消耗、减少污染物与碳排放等. 相似文献
10.
通过新型的试验方法对比室内制作的SMA-13和在不同压实温度条件下成型的掺入3%的Sasobit温拌剂下的SMA-13马歇尔试件的一系列体积指标,确定掺入Sasobit温拌剂下SMA-13的室内最佳压实温度范围,进而确定现场摊铺温度为140℃左右;通过比较两种不同混合料的高温性能、低温性能以及水稳性能,试验结表明:掺入3%的Sasobit温拌剂的SMA-13混合料高温性能优于普通的SMA-13混合料,低温与水稳性能略低于普通的SMA-13混合料。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