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6篇
公路运输   33篇
综合类   42篇
水路运输   28篇
铁路运输   23篇
综合运输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桥梁桩基工后沉降的控制是高速铁路桥梁设计和施工的关键技术之一,其中桩基的长期固结蠕变沉降计算分析又是关键环节.经过现场调研分析提出高速铁路桥梁桩基实际受荷—时间关系的函数表达式.建立多级荷载作用下的多层黏弹性地基单面排水或两面排水条件下的一维固结方程,并基于Laplace数值逆变换推导桩底压缩层在多级荷载作用下的有效应力和沉降计算公式.基于此,提出能模拟高速铁路桥梁桩基实际加载情况和考虑桩底成层土固结蠕变特性的桩基长期沉降计算方法.为提高计算效率,编写相应的群桩长期沉降计算分析程序LTPGSⅡ.京沪高铁桥梁桩基沉降计算结果和现场实测值的对比验证了计算方法及程序的正确性和可靠性.提出的计算方法能用于高速铁路桥梁桩基长期沉降预估,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周涛 《汽车电器》2018,(3):37-38
介绍胎压监测随行匹配设备的基本结构形式,对设备包括的关键部件进行了简单的描述。通过对设备使用过程中的问题总结,对设备的前期设计选型有参考意义。对部分问题提出了个人的解决方案,可以丰富设备的专项研究资料库。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功能安全已经成为汽车行业新产品研发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而PREEvision以其平台化、模块化的优势成为了汽车电子电气架构开发的一种主流方法。企业若想缩短新产品研发周期,就必须将汽车功能安全开发和电子电气架构开发统一化,这样才能保障其在市场中占据优势地位。基于PREEvision的功能安全开发,与汽车电子电气架构开发共用同一工具,能够大大缩短新产品的研发周期,同时能够提高新产品的安全性能。  相似文献   
4.
以软基工程施工为例阐述了真空预压施工。在新吹填土上部铺一层土工布增加浮托力,然后打设排水板,排水主管和支管均采用波纹滤管,支管间距与排水板布设一致,主管与支管用三通或四通连接,形成框架形排水管路,实现无砂垫层真空预压处理超软黏土。施工实践和质量检验表明,采用无砂垫层真空预压技术处理超软地基后的承载力满足后期市政建设及厂房建设要求。  相似文献   
5.
本文创新性地提出港口"绿色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用以衡量港口对资源环境的友好程度,同时构建基于"层次分析法"(AHP)的绿色港口评价体系。然后以重庆港为例,计算出重庆港的"绿色度",最后提出发展绿色重庆港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文章主要从建立统一的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法,确定合理的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程序,采纳合理的归责原则,正确界定有关部门的责任认定在诉讼中的地位,确定合理的赔偿责任范围等方面,对完善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立法提出建议,以期推动法学界对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问题的研究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7.
为满足多车型的定位夹紧功能,将零件定位夹具设计成随行夹具,并按新设计的气路控制系统进行顺序动作,随行夹具上气路控制系统进为纯气路控制形式。根据零件定位工艺要求,结合夹具数模设计一种气路控制系统,并根据气缸动作顺序,得出气控系统原理图。纯气路控制系统有以下优点:1、纯气路控制相对安全可靠;2、控制原理简单易懂、层次分明,能保证定位夹具各机构的动作顺序正确,定位精度达到工艺要求。该气路控制系统的设计为汽车白车身随行夹具正常工作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8.
根据交通瓶颈处的交通流特性,利用交通波理论建立交通瓶颈处的交通流模型,并对其交通波动进行理论分析,有助于为交通瓶颈处的交通管理控制提供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9.
根据交通瓶颈处的交通流特性,利用交通波理论建立交通瓶颈处的交通流模型,并对其交通波动进行理论分析,有助于为交通瓶颈处的交通管理控制提供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复合改性技术提升混合生物沥青路用性能的工艺及机理,针对特定来源的SH型生物沥青,将其与石油沥青共混制备混合生物沥青后进行SBS/橡胶粉复合改性,研究改性顺序及改性剂掺量对复合改性沥青常规路用性能的影响、生物沥青掺量对改性剂溶胀特性与复合改性沥青高温及低温性能的影响,由此确定混合生物沥青复合改性工艺;利用多应力重复蠕变恢复(MSCR)、弯曲梁流变(BBR)和频率扫描(FS)试验评价复合改性沥青的流变特性;借助红外光谱(IR)化学官能团分析以及荧光显微镜(F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微观形貌观测分析揭示混合生物沥青复合改性机理。研究结果表明:SBS掺量为2.5%,橡胶粉掺量为18%(内掺)时,按照先SBS改性后橡胶粉改性的顺序制备的复合改性沥青的常规路用性能均较优;生物沥青掺量为15%时改性剂溶胀特性与复合改性沥青的高温及低温性能均较佳;SBS/橡胶粉复合改性在显著提升混合生物沥青弹性恢复率与m值的同时还降低了其不可恢复柔量与劲度模量,即改善了混合生物沥青的高温稳定性与低温抗裂性,且此结果与FS复数模量主曲线结果相一致;生物沥青可有效增溶聚合物改性剂并增强聚合物相网络结构,从而显著提升沥青复合改性效果;对混合生物沥青进行SBS/橡胶粉复合改性后未出现新的特征吸收峰,此复合改性过程属于物理变化;沥青厂生产的复合改性沥青性能优于实验室水平制备的复合改性沥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