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1篇
综合类   3篇
水路运输   4篇
铁路运输   3篇
  2018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粒子群算法在确定边坡最小安全系数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圆弧滑动面假定,提出了一种用粒子群优化算法(PSO)确定边坡最危险滑动面及其对应的最小安全系数的方法,并以粒子群优化算法为指导,编制了搜索土坡临界滑动面的程序,将粒子群这一新近发明的进化计算技术应用于工程实际。  相似文献   
2.
本文提出了一个预测单桩荷载-沉降关系曲线的BP神经网络模型。该网络模型包含两级网络,第一级网络以桩长、桩径、桩侧土层的分布情况,桩侧与桩端土层的物理力学指标为输入元,来先预测出单桩的极限承载力及其对应的极限沉降;第二级网络以第一级网络的输入元和输出元作为其输入元,进一步预测各分级荷载下桩的沉降。实际预测精度一般能达到15%以内,且稳定性较好,表明神经网络模型略优于通常的经验公式方法和数值方法。  相似文献   
3.
根据青藏高原及进藏公路、铁路的特点,提出进藏交通干线减灾选线的6项理论原则:与山系正交,以高桥长隧垂直爬上第三地势阶梯;分段展线,尽早脱离河谷上行至高原面;绕避为主,沿河线路跨河、进洞躲避山地灾害群;山地灾害坡向分异,沿河线路多经阴坡、少经阳坡;宁高勿低,沿河线路按重灾群灾上界高度定线;高原面线路多填少挖,按最佳填方高度定线。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渗流计算和变形计算是分开进行,方法虽然简单,但不符合工程实际且精度较低。经过国内外的学者在渗流场和应力场耦合问题上的大量研究,得出了从不同角度开展的耦合理论。为了体现出每种理论的本质和不同理论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对流固耦合理论从计算域耦合,基本未知量耦合,参数耦合和本构关系耦合4个方面进行了分类、评价。得出结论计算域耦精度较低但计算简便,基本未知数耦合理论完善,参数耦合仅针对某一类土建立,缺乏普遍性,本构关系耦合需进一步在黏性土中研究。  相似文献   
5.
横向受荷桩的p-y曲线研究与应用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p—y曲线法是目前常用且较为合理的分析横向受荷桩的方法,但对这一方法尚缺乏比较全面的认识和准确的评价。文章从粘性土中单桩、砂土中单桩和各种土中群桩三个方面评述了国内外p—y曲线法的研究现状,分析各个p—y曲线法特点和适用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p—y曲线法研究和应用中需要改进或加强的建议,即深入研究桩周土极限抗力确定方法以提高p—y曲线法精度;研究和编制p—y曲线法通用程序以推广其工程应用;深入研究工程实践中急需的大直径桩和群桩p—y曲线。  相似文献   
6.
在现场调查资料和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贵州省公路地质灾害的分布特点和防治对策进行了探讨,对减少路基病害的发生和提高公路的使用寿命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了改善磁轴承的控制性能,提高磁轴承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提出了运用H∞控制方法对一种新型永磁偏置径向轴向磁轴承的悬浮进行控制,并运用Mauab软件对整个磁轴承系统进行仿真实验,和传统的PID控制方法相比较,H∞控制方法显示出其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普氏理论在确定抗滑桩间距中的应用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从方桩桩间土拱形成的机理、力学特性入手,将广泛应用于隧道工程的普氏系数引入抗滑桩最大间距的计算分析中,并根据桩间土拱的静力平衡,建立了相应的计算模型。同时以泸州市世寿街滑坡为例,对所推导的最大桩间距计算公式进行验证,计算结果为1 75m,与实际工程设计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
关于土拱效应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58,自引:0,他引:58  
提出了岩土工程领域土拱理论中几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如拱脚的存在形式、拱形、拱体几何参数及微观特性等.根据土拱的不同形成机制,指出拱脚的存在形式有直接拱脚、摩擦拱脚、土体拱脚及二异拱脚4种.在此基础上,通过工程实例对拱形及拱体几何参数提出了初步见解,以期对土拱理论的发展和完善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溜砂坡的形成诱发因素及失稳破坏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溜砂坡形成条件和诱发因素的分析,得出溜砂坡形成的3个必备条件是物质条件、地形条件和堆积条件;溜砂的主要诱发因素是地表水、地下水、河流冲刷、动荷载作用、风荷载作用、冻融作用、植物及人为因素。对溜砂坡砂样进行有关物理与力学试验,得出溜砂坡的粒度成分以中、粗砂和角砾为主;内摩擦角总体上是烘干状态大于天然状态,天然状态又大于饱和状态;粘聚力则呈现出天然时的大于饱和时的,而饱和时的又大于烘干时的规律。通过模型试验和理论分析,将双因素方差分析原理运用到砂粒粒径、含水量对溜砂坡天然休止角大小的影响分析中,结果说明这2种因素对溜砂坡天然休止角的影响都很大,并且含水量因素对天然休止角的影响,与砂粒粒径因素相比要大得多。运用线性回归理论对砂粒粒径、含水量、内摩擦角以及粘聚力等4个影响砂坡天然休止角的因素进行线性拟合,所得到的公式可用于天然休止角大小的估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