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8篇
公路运输   105篇
综合类   53篇
铁路运输   2篇
综合运输   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统计推理方法分析设置导流岛后信号交叉口交通流特性.结果表明,设置导流岛后交叉口行人和自行车到达符合泊松分布;行人和自行车分三阶段过街;机非冲突集中在右转车道的人行横道上,机非冲突面大大缩小.  相似文献   
2.
乘客信息需求与供给不匹配是乘客在枢纽依靠客运标志系统完成换乘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分析国内外引导标志认知差异性的基础上,从标志系统统筹规划、标志系统设计与设置、规范化设计与协调机制等3方面,剖析国内客运枢纽在乘客引导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善方案;分析了不同标志系统间缺乏衔接、标志数量多、内容多、信息冲突、缺乏枢纽位置标志、广告设置混乱等问题;指出应规范各项设计工作,并建立部门间联动机制协调需求。  相似文献   
3.
为了更科学地计算复杂交通流条件下的左转延误,分析了车辆到达和离去规律,采用排队增量累计( IQA)方法,提出基于IQA方法的信号交叉口计算左转延误计算模型,通过使用不规则的多边形来计算队列累积面积作为均匀延误值.该方法突破了Webster延误模型的条件限制,更好的描述了实际交通状况.结合福州市信号交叉口调查数据,验证了IQA方法计算的延误比Webster模型更符合实际,特别是许可型左转相位的信号交叉口.  相似文献   
4.
针对城市客运交通枢纽换乘量分布预测的问题,引入"四阶段法"中的出行分布预测原理,将枢纽处各种交通方式的客流影响范围近似看作出行分布预测中的交通小区,各交通方式之间的换乘量相应地看作交通小区之间的交通分布量。将重力先验概率式的最大熵模型应用于枢纽换乘量分布预测之中,构建换乘量分布预测的最大熵模型,并以枢纽内部各种交通方式的现状OD换乘量分布为基础,进行模型参数的标定和最大熵模型的求解,隐含考虑随机因素的影响,从宏观上描述换乘者的交通行为。该方法应用于北京市东直门客运交通枢纽的换乘量分布预测之中,效果良好,为进一步进行枢纽的功能布局及换乘组织等研究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交通控制与诱导集成的关键问题评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交通控制和交通诱导的相互影响与相互作用。综述了交通控制系统和交通诱导系统集成的研究现状,重点对交通控制和交通诱导集成的6个关键问题进行了讨论分析。提出应用演化博弈论、有限理性和人工情感等研究探讨驾驶员对交通诱导信息的反应机理和先由交通诱导系统将交通流诱导到合适的路网上然后由交通控制系统来适应这些交通流的思想建立集成模型。提出应用人工交通系统与平行系统的思想来研究交通控制和交通诱导的集成实施问题,通过人工交通系统的"计算试验"对交通控制方案和诱导方案进行试验和评估,期望为交通控制和交通诱导二者的集成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信号交叉口非机动车道混合交通流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便于分析、研究城市微观混合交通特性,把视频分析系统引入到微观交通分析领域.分析了视频分析系统应用于微观交通特性分析的适用性,以北京市平乐园路口为例,对高峰时段的非机动车道混合交通特性进行了分析,通过视频分析结果可以发现,非机动车道混合流具有明显的2阶段性质,在第1个阶段以一个团体形式通过,第2个阶段则是随机通过路口.  相似文献   
7.
以承德市旧城区为例,在旧城区交通现状调研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明确了交通功能和需求集中,区域交通组织不合理,配套交通设施不完善,停车供给不足,交通秩序混乱等中小城市旧城区面临的共性问题.研究在旧城区道路空间和交通设施受限的条件下,从区域交通组织优化、重点路口节点改造和重点路段的交通优化改造3个方面阐述了中小城市旧城区交通优化设计的主要方法和解决方案,从仿真评价结果来看,具有较好的优化改造效果.  相似文献   
8.
信号交叉口行人自行车交通强度状态划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混合交通是造成交叉口拥堵和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便于有效的研究交叉口混合交通信号控制策略及交叉口交通仿真,提出了信号交叉口人行横道绿灯时间行人自行车交通强度状态划分方法.分析了交叉口人行横道绿灯放行的交通特性,定义了人行横道绿灯放行时刻行人自行车聚集群的概念.从信号交叉口人行横道的"时空资源"利用角度,提出了划分人行横道绿灯时间行人自行车交通强度状态概念及必要性,选取了行人自行车绿灯时间通过流率、绿灯时间利用率以及行人自行车绿灯时间的空间占有率三个指标作为强度划分依据,选取K均值聚类为强度状态划分方法,对人行横道绿灯时刻行人自行车交通强度状态划分为三类,分别为低强度、中等强度和高强度.结合北京市平乐园交叉口为例,进行了行人自行车交通强度状态划分.  相似文献   
9.
研究人员提出了路面湿滑指数的概念,基于大量研究成果给出了路面湿滑指数的分级和阀值,建立了路面实际摩擦系数和路面湿滑现象描述间的联系。基于停车视距理论分析,提出湿滑路面条件下自由流车速的确定方法,结合通行能力速度——流量关系的研究成果,进而建立不同路面湿滑条件、特定交通流量下推荐限速值的确定方法。在本文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给出了路面湿滑指数在高速公路可变限速控制和发布在途驾驶员行车建议与警告信息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不同路面状况对路面摩擦系数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人员利用摆式仪测量了不同路面类型(新、旧两种AC-16沥青路面,以及SMA-16和OGFC-13两种沥青路面试块),在不同路面温度(-30~35℃)、不同湿滑情况(干燥、潮湿、湿润、结冰)、不同污染物覆盖(砂粒、泥土),及其组合状况下的摩擦系数,深入分析了不同路面状况对摩擦系数的影响。研究认为:路面温度、水膜、砂粒(泥土)等路面状况的改变,都可能导致路面摩擦系数的显著变化。温度的下降会使干燥路面的摩擦系数随着下降;路面摩擦系数会随着水膜的出现而显著下降;路面湿润条件下,路面出现泥土将使摩擦系数大幅下降;在冰面铺撒适量砂粒能够显著的增加路面摩擦系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