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6篇
综合类   1篇
铁路运输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1.
对沥青低温性能指标进行了探讨,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总结,分析了低温延度指标在我国应用的合理性。并讨论了其他低温指标的特点及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通过现场原位滑坡试验,获取岩石的物理力学参数及滑坡体的深部位移和地表位移,将力学参数经过均匀试验设计,用于FLAC3D数值模拟计算,得到边坡开挖产生的深部位移,并建立BP神经网络,进行力学参数反分析,反分析值和真实值误差在5%~10%之间,用反分析获得的力学参数进行边坡开挖的FLAC3D数值模拟所获得的2号测斜管不同深度的位移与现场实测位移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3.
为了在施工时准确评估计算层状围岩隧道的结构稳定性,该文首先在考虑水文地质、结构面、工程、外力、地形地貌因素的基础上,构建层状围岩隧道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基于德尔菲法(DELPHI)与熵权法(EWM)得出指标组合赋权。基于典型事件样本与评估体系经典域-节域的挖掘,分别建立层状围岩隧道稳定性评估的可拓层次分析计算模型(EAHP)与正态云计算模型(NCM)。依托共和隧道验证该文两种层状围岩隧道风险评估算法。经研究得出:EAHP、NCM、BP神经网络算法的评估结果相互吻合,共和隧道稳定性处于Ⅲ~Ⅳ之间,隧道结构处于“严重~异常”状态,这与施工现场常有钢拱架变形、偶有塌方事故相吻合,验证了该研究层状围岩隧道风险评估系统与理论算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为快速、安全地进行层状软弱围岩隧道施工,文中依托彭水县H隧道建立三维有限元计算模型,依次研究施工步与围岩等级、地应力强度、侧压力系数、层间摩阻因素耦合影响下层状围岩隧道支护结构力学响应特性,并分别验证加强型、双层初期支护结构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与层理呈90°方向拱圈位置处最易产生挤压破坏.S1-1~S1-6施工步下测...  相似文献   
5.
中小跨径桥梁量大面广且维护投入相对较少,如何实现快速、经济且准确的状态评估与损伤诊断是交通基础设施管理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2004年,Yang等首创了基于车辆响应的桥梁间接测量法(也称“车辆扫描法”),因具有高机动性、快速、可连续测试等显著优点,在国内外备受广泛关注与推崇。为了推动桥梁驱车间接测量法的技术落地并探索其未来发展方向,综述了国内外基于车辆响应的桥梁间接测量与监测研究进展。首先,对基于车辆响应的桥梁间接测量理论进行简述,通过解析推导验证了利用车辆响应间接识别桥梁模态频率与振型的可行性,揭示了该方法的核心原理;然后,回顾了间接测量法在识别桥梁模态参数(频率、振型、阻尼比)、损伤和桥面不平整度等方面的理论和数值研究进展;最后,综述了基于间接测量法的模型试验和和现场试验现状。文献综述表明:基于车辆响应的桥梁间接测量与监测方法,在桥梁快速检测与损伤诊断中具有显著优势和广阔应用前景,有望为量大面广的中小跨径桥梁的检测监测与管理维护提供一套快速、经济且准确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贵瓮高速公路建中隧道施工难点及治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溶腔、洞室和软弱破碎带是岩溶地区隧道施工的难点和重点。贵瓮高速建中隧道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了围岩与设计情况不符以及溶洞塌方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施工进度。为此,通过对国内典型岩溶隧道设计施工案例进行分析借鉴,结合建中隧道的工程地质条件,在围岩与设计情况不符段进行方案修改,加强支护;在溶洞塌方段进行掌子面封闭、深孔注浆、回填混凝土等治理措施。经采取上述措施后,拱顶沉降和隧道周边位移均小于控制标准,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杨永斌  王庆  王星  黄帅 《路基工程》2023,(4):137-142
针对浅埋软弱围岩隧道开挖施工的沉降变形问题,以翁多隧道为依托,结合现场监测数据研究了“三台阶+微桩锁脚”施工技术下隧道初期支护结构的受力及变形特征。结果表明:两种支护结构下随着施工开挖的不断推进,围岩和钢拱架应力变化规律相近,先急剧增加并达到峰值,然后呈缓慢下降趋势,并逐步趋于平缓;累计沉降量则呈缓慢增大趋势。隧道拱顶位置处应力最大,风险最高,常规锁脚锚杆支护拱顶处围岩压力、钢拱架应力分别为0.55、74.10 MPa,累计沉降量最大值为6.70 cm,微锁桩支护时围岩、钢拱架峰值应力分别增加0.55、23.50 MPa,累计沉降量减小了3.96 cm。可见,微型桩技术方案可有效改良浅埋软弱围岩隧道结构的变形与沉降值,控制隧道变形,避免隧道因大变形导致侵限换拱,降低了施工安全风险,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由于支座、桥墩地基等的作用,桥梁端部实际受弹性支承约束,且因施工误差、材料老化等影响,两端支承刚度常常不等。为揭示支承、梁体、车辆之间的耦合关系及不等支承条件的影响,建立了不等支承刚度条件下桥梁-车辆动力耦合解析理论。首先,基于振型叠加法推导了考虑不等支承刚度约束的桥梁、车辆动力响应闭合解,解析了弹性支承条件对车-桥系统响应的时频影响关系;其次,建立了弹性支承条件下车-桥耦合有限元模型,验证了解析理论的准确性;然后,研究了弹性支承刚度及左、右不等程度对车-桥系统响应的放大效应;最后,探索了基于车辆响应的桥梁频率及支承刚度状态的间接测量方法。研究结果表明:(1)支承刚度衰减使桥梁频率降低,响应幅值增大,且频率阶次越高影响越显著;(2)车-桥系统响应幅值与车辆起始运行位置的桥端支承刚度成反比,从刚度弱侧支承端出发的车辆响应被显著放大,即“弱侧放大”现象;(3)车体响应中包含桥梁频率,且呈现左右对称分叉特征,证实了利用车体加速度响应识别弹性支承梁频率的可行性;(4)利用车辆正反双向行驶加速度响应的“弱侧放大”现象,可判别桥梁支承的弱刚度端,同时增强桥梁频率的辨识,且对路面平整度、结构阻尼、噪...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