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1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改善公铁联运“门到门”运输时效是促进公铁联运发展的重要内容。既有文献主要关注公铁联运“门到门”运输中局部环节的时间可靠性分析,针对公铁联运“门到门”全流程时间可靠性的研究不足。为此,依据公铁联运“门到门”全流程的作业环节分析,以可靠度、合并样本标准差和预留时间为可靠性度量指标,提出基于离散事件流程链仿真的公铁联运“门到门”运输时间可靠性评估方法,并采用灵敏度分析探究公铁联运“门到门”运输中公路运距占比、列车编组数量、轨道门吊数量和牵引机车数量对“门到门”运输时间可靠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公路运距占比的提高、编组数量的减少、轨道门吊数量和牵引机车数量的增加,“门到门”运输时间显著缩短,而“门到门”运输时间可靠性随公路运距占比的增加而降低。当公路运距占比小于0.4时,“门到门”运输时间可靠性随编组数量的增加而降低;当公路运距占比大于0.4时,编组数量变化对“门到门”运输时间可靠性影响不显著。轨道门吊数量增加能够提高“门到门”运输时间可靠性,但增加到一定水平后,可靠性的提升效果逐渐减弱。研究成果对铁路运输企业提升公铁联运服务水平,促进多式联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经济激励机制基础上,利用改进的社会力模型描述地铁乘客间的微观交互作用,构建考虑经济激励的个体候车行为仿真,探讨不同客流量和激励水平对地铁站台客流引导的政策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高峰时段,若采取低水平和高水平的激励策略,则应将激励持续时长分别设定在[2,2.5]min和[1.5,2]min;反观平峰时段,无论激励水平如何,都适宜将激励持续时长设定在[2,2.5]min。此外,由于激励水平和激励持续时长的负相关关系,激励效果将随着候车人数增加,逐渐将优化目标从降低人均上车时耗转至提升周期上车人数。  相似文献   
3.
基于上海市货车出行特征调查,以限行时段进入市中心配送的货车为研究对象,构建包含配送方式属性特征、出行链属性特征和配送企业属性特征的多项Logit和巢式Logit模型以研究城市货运车辆选择行为.根据参数估计可知配送成本、配送时间、装载率、配送点数和通行证满足度对选择行为均有显著影响.经模型比选,利用较优的巢式Logit模型评估上海市货运通行政策,结果表明,通行政策调整可有效促使面包车的配送出行向小型货车转移,且针对不同配送点数的出行链,面包车配送出行的转移量具有显著差异.最后,提出改善“客车载货”现象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宁波舟山港海铁联运的快速发展对双层集装箱班列的开行提出迫切需求.以绍兴-宁波舟山港集装箱海铁联运为例,分析了通道内集装箱的箱型结构、箱重统计特征.基于现行规章要求,测算不同箱型堆叠形式的限界要求,探讨满足重车重心高要求的各类堆叠形式的配载方案,并结合市场需求特征分析各配载方案的实施可行性.结果表明,堆叠形式Ⅱ、Ⅳ、Ⅴ满足现行的限界要求,且其配载方案具备相应的箱源支撑.其次,未来亟需通过修订现行装载限界、研制新型运载装备和装载加固连接件等以实现两个40 ft高箱堆叠.  相似文献   
5.
将碳税再补贴给道路货运企业低碳创新的碳税返还机制有助于兼顾道路货运低碳转型和社会经济发展。基于碳税返还问题的各主体博弈分析,确定博弈参与者策略集合,构建“政府-道路运输企业-托运人”的三方博弈模型;推导各方在不同策略组合下的收益矩阵,引入复制动态方程描述各方策略变化过程,并采用Matlab进行数值模拟仿真,研究关键变量对博弈演化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返还机制能够推动道路货运企业低碳转型并推广低碳运输产品,但补贴力度过高(或过低)达不到预期效果。企业的补贴让利策略显著影响返还机制下的系统均衡稳定。道路货运需求弹性较大时,返还机制对企业低碳转型的促进作用较低;道路货运需求弹性较小时,返还机制是推动企业低碳转型、推广低碳运输产品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6.
为保障弹性停车激励机制运营效益,引入排队论中的多级库存管理模式,将多个停车场的停车泊位共享过程转化为竞价有效权在不同停车场间的周转传递过程,本文提出基于Jackson网络的泊位共享竞价有效权分配算法,通过将竞价有效权在各区域停车场的路由选择决策表征为初步判定与二次调整两个阶段,推导其分配过程中有效泊位数稳态分布解及其约束条件,并以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为例,探究外部停车需求演化下各子区域停车场的最优分配结果。研究表明:基于Jackson网络的竞价有效权分配算法能使不同子区域停车场在联动运营共享停车政策时,根据外部停车需求与自有共享泊位计算最优的竞价有效权分配数。若各子区域共享泊位配置充足,竞价有效权将按照需求优先级分配予中心区域的停车场,使整体泊位占有率维持在[0.65, 0.80]区间;随着泊位不断消耗,当各子区域停车场有效泊位数低于设定阈值时,竞价有效权在路由选择决策下将得到应急补充,使停车场的泊位占有率维持在[0.90, 1.00]的高位区间,实现在避免共享泊位出现过饱和状态的同时,减少停车场因空置多余泊位所支付的额外成本。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