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公路运输   5篇
水路运输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根据上海市在软弱地基土上建设低滩深水围堤的实际工程需要,提出了一种斜顶桩高桩承台挡土结构,并采用岩土工程专业有限元计算软件Plaxis建模,分析了桩基、承台结构变形及内力,论证了所提结构的安全性和可实施性,为深水围堤工程建设提供了一种新的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2.
金鲁公路桥主桥采用下承式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详细论述主桥的总体设计、构造特点、结构设计和内力计算。采用空间有限元方法建立了主桥结构分析体系,通过不同荷载组合,分析了钢管混凝土拱肋的应力和内力情况。结果表明,钢管混凝土拱肋在承载状态下,其应力分布合理,且强度满足要求。考虑到该种结构存在车桥振动较大的问题,结构分析中着重计算了自振特性及抗震。最后结合该工程给出相关结论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经有效的地基处理,直立式沉箱海堤是一种可适用于深水软土地基的新型堤型,具有占地少、施工风险少等优点,能有效缓解筑堤砂石资源紧缺问题。从结构型式、稳定性、结构内力及变形分析、施工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为直立式沉箱海堤在围海工程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上海市某船闸引航道拟采用板桩结构,为选取合适的板桩结构形式,利用岩土工程有限元分析软件Plaxis对锚碇墙拉锚板桩结构、锚碇叉桩拉锚板桩结构、叉桩式高桩承台结构、直桩式高桩承台结构这4种不同板桩结构形式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得出了各种板桩结构形式的结构位移变形、结构内力及桩侧土压力分布情况。计算成果显示:锚碇墙拉锚板桩结构和直桩高桩承台结构水平位移较大,达60~70 mm;叉桩高桩承台结构和锚碇叉桩拉锚结构在水平位移较小,约20 mm;叉桩高桩承台结构还具有卸荷作用,板桩所受主动土压力较小,板桩弯矩值最小。本项目宜采用叉桩高桩承台结构。  相似文献   
5.
双排钢板桩围堰变形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上海地区河道工程中常见的双排钢板桩围堰结构,通过建立Plaxis有限元模型,研究围堰宽高比、钢板桩插入比、钢板桩型号、拉杆布置等对围堰变形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围堰宽高比在一定范围内能够减小钢板桩的水平位移,并针对不同挡水高度给出宽高比的建议取值;在4 m挡水高度情况下,钢板桩插入比设置为1. 1~1. 5较为合理;对于一般挡水高度,围堰可以只布置1根拉杆,且拉杆存在最优位置以保证围堰体系的整体变形协调。研究结果可为双排钢板桩围堰的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泵闸运行时闸下出流集中,短距离内难以充分扩散,口门区域水流条件较差,流速不均匀性较大,流速偏大。对于通航河道,口门区船舶的通航安全可能受到影响。结合工程实例,利用二维平面潮流数学模型,分析计算了泵闸运行对内、外河通航的影响,并针对不满足通航要求的内河航道,从提高流速均匀性与整体减小流速两个角度,模拟计算了直线型布置、眉型布置和花瓣型布置导流墩墙,以及竣深河道四种整流措施下的典型工况,对流速分布、特征断面不均匀系数以及航道内最大横流等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设置导流墩以及扩大过水断面均能有效减小河道最大横流;从扩散效果,工程投资,施工难度等多方面综合考虑,工程推荐眉型导流墩+竣深方案,使口门区域最大横流满足通航要求。  相似文献   
7.
该文针对苏州河沿岸复杂的周边环境,在防汛墙建设中,对沿岸和过河管线、轨道交通、泵站排放口、跨河桥梁和周边邻近建筑物等多类建(构)筑物的特性和防汛墙的相对关系进行分析,分别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通过实践证明,这些措施对周边环境起到了有效的保护作用,为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保障。苏州河防汛墙建设中对环境保护的经验也为今后同类工程提供了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大治河西枢纽二线船闸工程总体布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利勇 《水运工程》2020,(4):120-124
受已建建筑物、用地指标、外河无锚地、内河有跨河桥梁等因素限制,大治河西枢纽二线船闸工程布置条件较为复杂。通过综合考虑枢纽水流条件、船闸通航条件、设计船型特殊性、停泊条件、相邻建筑物安全及施工条件等方面因素,确定合理的船闸横、纵轴线布置方案,得出合适的闸首、闸室、引航道设计尺度,采取内外引航道非对称布置形式,避免节制闸引排水对船闸通航安全的影响,解决外河无锚地条件下船闸进出闸停泊锚泊需求,实现了节约用地与减轻施工影响的目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