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1篇
综合类   1篇
水路运输   1篇
铁路运输   26篇
  2024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介绍了抗侧滚扭杆装置工作原理,从抗侧滚扭杆设计方案、受力分析、刚度计算、强度分析等方面阐述CRH6型城际动车组抗侧滚扭杆装置。试验结果表明:该型抗侧滚扭杆装置的结构、刚度、强度及制造工艺等完全满足CRH6型城际动车组抗侧滚扭杆的运用要求,经过1000万次疲劳试验,该装置未发生任何问题。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抗侧滚扭杆装置工作原理。根据某地铁空间小、且车体及转向架高度可调的要求,研发了新型整体式抗侧滚弯扭杆装置,详细阐述了该新型抗侧滚弯扭杆装置的设计方案、力学性能分析等,并进行了相关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装置的刚度、强度及制造工艺等完全满足地铁运用要求。  相似文献   
3.
随着轨道车辆运行速度的提高,为了确保车辆运行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抗侧滚扭杆装置在轨道车辆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扭杆轴作为抗侧滚扭杆装置中的核心零件,在车体侧滚时,其受扭转和弯曲的复合载荷,是抗侧滚扭杆系统设计、生产制造中需重视的重要环节。通过变截面的设计方法,改善扭杆轴的应力状况,提高抗侧滚扭杆装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对常用扭杆轴材料的淬透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含碳量和合金元素的差异,几种材料的淬透性存在较大差异.60CrMnMoA由于含碳量高,而且具有的合金元素较多,因此淬透性最好;40CrNiMo含碳量较低,但也由于其合金元素多(Cr、Ni、Mo),淬透性次之;50CrVE与50CrVA相比,增加了Mn、Cr和Si的含量,淬透性明显提高;42CrMo含碳量低且合金元素较少,因此淬透性最差.  相似文献   
5.
交叉口是道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道路交通的咽喉,但也是"瓶颈"。存在行车速度低、事故率高、交通拥挤甚至交通堵塞等弊病。针对交叉口交通事故的严重性,提出进行交通组织设计的必要性。主要介绍了3种交通组织方法:设置专用车道、左转弯车辆的交通组织、组织渠化交通。并结合具体设计实例对交通组织设计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阐明。  相似文献   
6.
抛丸强化工艺对抗侧滚扭杆轴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抛丸强化处理是抗侧滚扭杆轴成型关键工序之一,抛丸前抗侧滚扭杆轴初始表面粗糙度和硬度是影响抛丸后形成表面粗糙度的重要因素。对3根硬度不同的调质圆钢通过不同加工工艺形成5种等级粗糙度的试样,采用相同抛丸工艺同时对试样进行强化抛丸。结果显示,相同抛丸工艺抛丸后粗糙度均增大,随着抛丸前初始粗糙度和硬度的增加,抛丸后形成的粗糙度的增幅降低;当初始粗糙度增至一定值时,抛丸后粗糙度增幅接近为零,且硬度越高,该值越小。  相似文献   
7.
介绍一种折弯角大于90°的一系牵引杆的锻造新工艺,首先采用型模、冲模和弯模进行粗坯制造,然后采用摩擦压力机进行模锻成型。锻件成品经磁粉探伤、金属纤维流线和表面脱碳层检验,满足锻件技术要求。该工艺具有简易性和稳定性特点,适合大批量生产。  相似文献   
8.
多边形扭杆轴与普通扭杆轴相比,其制造工艺的主要特点是:扭杆轴端面为等距多边形,其与扭转臂是过渡配合,装拆方便;采用电镀工艺增强表面耐磨和耐腐蚀性;采用喷丸和滚压工艺对扭杆轴表面进行强化。经相关试验和有限元分析验证结果表明:该扭杆轴各项性能指标完全满足客户技术要求,成功实现国产化。  相似文献   
9.
新型轨道车辆抗侧滚扭杆轴用钢50CrVE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的轨道车辆抗侧滚扭杆轴用钢50CrVE,对其进行了相关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材料组织均匀,非金属夹杂物含量少,淬透性优越,完全可以达到国标特级优质钢的要求.采用该材料制造的抗侧滚扭杆具有高的疲劳寿命和高的弹性极限.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