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1篇
公路运输   44篇
综合类   80篇
水路运输   12篇
铁路运输   6篇
综合运输   4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观察32例患者体外循环期间血浆及红细胞内钙的动态变化。目的在于揭示其变化规律,为更好的保护心肌提供新的措施和理论依据。结果:麻醉后体外循环前血浆钙较术前显著升高,体外循环开始显著下降;40min恢复至术前水平;停机时显著升高至停机8h。术前、中、后红细胞内钙无显著变化。体外循环期间钙变化与血液稀释、应激反应、预充液及心脏停跳液中含钙离子有关。高钙可导致心肌缺血及再灌注时大量钙进入心肌细胞,引起心肌细胞损伤。所以,体外循环期间,特别是复灌期适当降低钙浓度,对术中、后心肌功能恢复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在人体组织学水平观察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心房结构重塑的特点。方法选取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第一附属医院、西京医院、陕西省人民医院心脏外科因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住院并行瓣膜置换手术的患者84例,其中心房颤动组39例,窦性心律组45例。收集整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于手术中获取右心房组织(0.3~0.5mm3)。HE染色、Masson染色观察两组患者右心房纤维化程度;RT-qPCR技术测定心房组织中Ⅰ、Ⅲ型胶原mRNA的表达。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构成比、年龄、血压、血常规、生化指标等方面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房颤动组左、右心房直径明显大于窦性心律组(P<0.05);HE染色、Masson染色结果提示心房颤动组心房组织存在明显纤维化,心房颤动组胶原容积分数显著高于窦性心律组(45.37±2.33 vs.12.90±1.02,P<0.05);心房颤动患者心房组织中Ⅰ型胶原mRNA表达明显高于窦性心律组(2.042±0.177 vs.0.988±0.099,P<0.05),而Ⅲ型胶原mRNA的表达较窦性心律组高,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28±0.151 vs.1.067±0.068,P>0.05)。结论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心房组织存在明显的心房纤维化,与Ⅰ型胶原基因转录水平上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血清胱抑素C(cystatin-C,Cys-C)和肌酐(creatinine,Cr)对评估老年慢性心脏功能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心内科及老年科2010-2012年住院确诊为CHF的75岁以上老年患者183例。抽取静脉血,检测所有患者血清中Cys-C和Cr的表达情况。随访3年,记录患者3年内生存情况。Logistic回归分析Cys-C和Cr以及其他危险因素与老年CHF患者3年死亡率的相关性。ROC曲线分析比较Cys-C和Cr在老年CHF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最后进一步用统计学方法分析Cys-C和Cr二者联合检测对老年CHF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结果随访3年后,74名患者死亡,占整体人数的40.44%;相比于生存组,死亡组患者血清中Cys-C和Cr升高(P<0.05);多因素回归结果显示,年龄(OR=1.11,95%CI=1.04~1.19)、收缩压值(OR=1.11,95%CI=1.04~1.19)、BNP(OR=1.11,95%CI=1.04~1.19)、LVEF(OR=1.11,95%CI=1.04~1.19)、Cr(OR=1.11,95%CI=1.04~1.19)、Cys-C(OR=1.11,95%CI=1.04~1.19)都是老年CHF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ys-C和Cr的AUC值分别为0.71(95%CI,0.64~0.78)、0.65(95%CI,0.58~0.72),Cys-C优于Cr(P<0.001);Cys-C&Cr联合检测时,AUC值为0.73(95%CI,0.66~0.79)。结论 Cys-C在评估老年CHF患者预后中优于Cr,两者联合检测可以进一步提升对老年CHF患者预后评估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包内注射辣椒素诱发的c-Fos在孤束核(nucleus tractus solitarius,NTS)内的表达,以阐明NTS内的亚核及迷走传入神经在心脏伤害性感受信息传递中的作用。方法 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溶媒注射组、辣椒素注射组和迷走神经切断组、迷走神经切断加辣椒素注射组;心包内注射的同时,记录心脏伤害性刺激诱发的背斜方肌肌电(EMG)活动,2h后灌注取材,ABC免疫组织化学法染色后拍照,计数NTS内c-Fos阳性神经元数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溶媒注射组背斜方肌无EMG活动,辣椒素组均有EMG活动(P<0.05);心包腔内注射辣椒素后,NTS内c-Fos表达较空白、假手术和溶媒组明显增多(P<0.05);与迷走神经切断组和辣椒素组比较,迷走神经切断后,心包内注射辣椒素组诱发的背斜方肌EMG活动以及NTS内c-Fos表达明显下降(P<0.05)。结论本研究利用细胞化学方法证明NTS内的联合亚核、背内侧亚核以及腹外侧亚核以及迷走传入神经在心脏伤害性感受的传递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电刺激大鼠中央杏仁核(CeA)对心脏伤害性感受的调节作用。方法选择成年雄性SD大鼠,以心包内注射辣椒素(CAP)诱发的大鼠背斜方肌肌电为指标,制备心脏痛动物模型;对照组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心包内注射生理盐水对照组。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心脏痛模型大鼠CeA内c-fos表达的变化;并利用电生理学方法观察电刺激CeA(强度分别为30μA和70μA)对心包内注射CAP引起的肌电(EMG)反应的影响。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心包内注射辣椒素组CeA内c-fos表达量显著升高且有统计学意义;正常对照组和心包内生理盐水对照组CeA内c-fos表达量则无统计学差异;②30μA电刺激CeA后,大鼠背斜方肌的EMG较对照组明显减弱,总放电率为对照组的(78.58±4.62)%(P<0.05);70μA电刺激后总放电率为对照组的(54.89±3.98)%(P<0.05)。结论大鼠中央杏仁核可能参与了大鼠心脏伤害性感受信息的传入,且具有下行抑制性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了观察体表刺激对犬心脏表面神经元活动及对心脏功能的影响,定量敲击麻醉开胸犬的左胸壁、上腹壁,同步记录犬右心房神经节丛神经元内单位放电的频数及心脏变时、变力性反应。结果:敲击左胸壁、上腹壁均可使右心房神经节丛内神经元在10s内单位放电频数增加,同时伴有心率减慢和室心律失常。静脉注射普萘洛尔(1mg/kg),可使刺激体表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反应减少。静脉注射阿托品(1mg/kg)使刺激体表引起的心率减慢反应未完全消除;心脏急性去神经支配后,敲击体表对引起神经元的放电频数和变时反应均无明显影响。本研究说明:敲击犬心前区和上腹壁可直接引起心脏表面神经节丛内的副交感神经元兴奋,窦房结自律性降低,引起负性频率作用;在此基础上刺激兴奋了心脏表面交感神经元可诱发室性心律失常。由于传入通路被切断影响上述反应,提示:接受刺激的体表感受器或神经纤维与心脏表面神经元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晓青 《交通与运输》2007,23(5):58-60
一、发展大功率柴油车的历史机遇发动机是重卡的"心脏",因此,重型车之争更多地表现为发动机之争,功率之争。当前人类社会的发展面临两大难题的困扰:一是非再生能源的枯竭;二是环境逐渐恶化,生态平衡受到破坏。这都与汽车工业的发展密切相关。由于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呼声越来越  相似文献   
8.
9.
观察32例患者体外循环期间血浆及红细胞内钙的动态变化。目的在于揭示其变化规律,为更好的保护心肌提供新的措施和理论依据。结果:麻醉后体外循环前血浆钙较术前显著升高,体外循环开始显著下降;40min恢复至术前水平;停机时显著升高至停机8h。术前、中、后红细胞内钙无显著变化。体外循环期间钙变化与血液稀释、应激反应、预充液及心脏停跳液中含钙离子有关。高钙可导致心肌缺血及再灌注时大量钙进入心肌细胞,引起心肌细胞损伤。所以,体外循环期间,特别是复灌期适当降低钙浓度,对术中、后心肌功能恢复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什么要选择合成机油? 合成机油是针对现代发动机经常面对的极端条件而特别研制的,性能稳定、卓越。相比传统矿物油具有许多显著优势,低温启动时可以更快地润滑零件,同时具有优异的抗热分解性能,有效防止有害沉淀物,保持发动机的清洁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