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45篇
  免费   12篇
公路运输   2390篇
综合类   152篇
水路运输   269篇
铁路运输   104篇
综合运输   42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124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132篇
  2014年   286篇
  2013年   146篇
  2012年   215篇
  2011年   229篇
  2010年   183篇
  2009年   209篇
  2008年   217篇
  2007年   136篇
  2006年   166篇
  2005年   184篇
  2004年   121篇
  2003年   85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7篇
  1985年   1篇
  196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散货船结构轻量化设计与建造,是提升散货船性能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以64 000 DWT超灵便,最大型散货船为例,阐述了船体结构轻量化在设计和制造中所采用的方法和手段,通过对总体布置合理规划、结构合理布局、有限元直接强度计算替代规范法、船体建造控制等措施,实现了控制和减轻船体结构重量的目的。文中所述方法是本船设计和建造的经验总结,对提高船舶设计水平、设计类似船舶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飞轮储能具有绿色无污染的特点,发展潜能巨大。文章以电磁耦合式储能飞轮为研究对象,将其应用于纯电动汽车的制动能量回收,通过整车仿真,分析电磁耦合式储能飞轮的能量回收效率。建立搭载电磁耦合式储能飞轮系统的整车模型,并仿真验证,在初速度为70 km/h时,制动时间为5.853 s,制动距离为70.67 m。分别在不同初始速度和储能飞轮转动惯量条件下进行制动仿真。随着初速度提高,电磁转差离合器作用时间延长,飞轮储存能量增加,但储能飞轮的回收效率相差不大,且能量回收效率均不低于22.4%;转动惯量越大,回收的能量多,回收效率高,但制动时间增加,不利于行车的安全性。由此得出结论:电磁耦合式储能飞轮系统可以有效回收制动产生的能量,选择合适转动惯量的飞轮可以提高制动能量的回收效率。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俄罗斯铁路公司为提高铁路重载货运能力采取的措施及前景。  相似文献   
4.
《中国汽车工业》2003,(1):29-29
2002年我国汽车市场呈迅猛增长态势,汽车产销量再创历史新高。汽车工业企业数有所增加,按汽车产品生产较稳定、产值较大的企业进行统计,2002年汽车工业企业数为2436个,比2001年增长1.5%。其中:汽车整车生产企业为117个,改装汽车生产企业为558个,摩托车生产企业为156个,发动机生产企业为65个,配件生产企业为1540个。  相似文献   
5.
6.
严华 《时代汽车》2005,(7):40-41
上汽集团在中国汽车产业版图上的布局终于从幕后走到了台前,5月25日,上汽集团首次对外完整披露了其在中国汽车产业版图上的战略布局图——东西南北、全面开花。宣称上汽已开始这一系列的全国战略布局,以抓住难得机遇为下一阶段的增长蓄势。年内,上汽将在国内乘用车、商用车领域频频发力,仅整车设计产能最大能达到150万辆以上。  相似文献   
7.
淮河 《世界汽车》2005,(11):20-23
像日系车一样,欧系车也把经济性作为整车设计中重点考虑的因素之一。崇尚经济、时尚、安全的欧系车也一直深受中国消费者的喜爱。这次欧宝公司推出一款外形俊美的另类三门SUV新车型,不知是否能勾起欧洲年轻消费者的购车欲望。  相似文献   
8.
《轿车情报》2002,(12):77-77
  相似文献   
9.
10.
电动汽车动力系统及整车安全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动汽车在充电及运行过程中 ,可能出现意外事故、碰撞、翻车等危险工况 ,造成动力系统的窜动、挤压、短路、开裂、漏电、热冲击、爆炸、燃烧等 ,由此使电动汽车对乘员产生机械伤害、电伤害、化学伤害、电池爆炸伤害以及燃烧伤害等 ,并可能引发更大的连发性事故以及二次伤害。本文对电动汽车在各种危险工况下对人体可能造成的电伤害、燃烧爆炸伤害、有毒气体化学伤害以及电池工作内压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工作 ,提出了一些相应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