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27篇
  免费   270篇
公路运输   3723篇
综合类   1364篇
水路运输   1435篇
铁路运输   587篇
综合运输   188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205篇
  2022年   151篇
  2021年   196篇
  2020年   212篇
  2019年   153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90篇
  2016年   95篇
  2015年   182篇
  2014年   345篇
  2013年   310篇
  2012年   429篇
  2011年   442篇
  2010年   405篇
  2009年   516篇
  2008年   549篇
  2007年   515篇
  2006年   376篇
  2005年   318篇
  2004年   239篇
  2003年   287篇
  2002年   260篇
  2001年   230篇
  2000年   141篇
  1999年   79篇
  1998年   76篇
  1997年   76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59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船舶碰撞的事故现场难以进行实地勘查和保留,传统调查主要靠收集证据进行定性分析,伴随海事行业的现代化发展,船舶碰撞事故调查也逐步向多途径、科学化的方向进行探索。对一起真实碰撞案例进行模拟仿真,采用显示动力学和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定量分析出船舶碰撞不只发生一次。第一次碰撞发生在船B船头右舷外板处,历时0.5 s。碰撞后船A获得较大的横向速度,在水阻力下间隔2.9 s后与船B发生第二次碰撞,导致船A右舷舭部外板向内凹陷,船B艏柱出现条状划痕,上端碰撞点距吃水线约0.9 m,下端碰撞点距吃水线约1.7 m。定量分析结果与实船勘测损伤区域、损伤形式完全吻合,该结论被海事法庭所采纳。结果表明:定量分析可为船舶碰撞事故提供一种新的调查途径和推演方法,能够挖掘传统定性调查中所无法获取的二次碰撞、碰撞历时和碰撞损伤等事故推演信息。  相似文献   
2.
3.
文中以一起典型的VTS覆盖水域船舶碰撞危险事件为例,论述了碰撞危险局面下VTS值班员交通组织的依据、措施建议和值班用语规范,为规范VTS值班员的交通组织标准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抗扰动复合外加剂对抗扰动混凝土中水泥水化产物形貌结构和化学组分的影响,该文采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技术手段,根据水泥水化放热速率曲线,研究复合外加剂对水泥水化动力学影响。结果表明:加入抗扰动复合外加剂,体系内部部分钙矾石呈柱状交错分布,提升了结构密实度。水泥浆体中铝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浓度增加,加快了钙离子的消耗;水泥水化放热速率峰值时间提前且大幅上升,缩短了体系凝结时间,提升了早期强度。  相似文献   
5.
6.
为探究降雨入渗下裂土边坡水分运移时空特征与失稳机理, 自主研制了足尺模型试验系统和光纤布拉格光栅(FBG)深部柔性位移系统, 对边坡渐进破坏进行了全过程、多物理量联合监测, 揭示了降雨入渗作用下裂土边坡的渐进变形和破坏演化模式; 基于裂土边坡的渐进破坏模式, 提出了土体饱和比概念, 将裂隙深度范围滑体分为饱和层和非饱和层; 以土体饱和度变化描述了含随机分布裂隙的边坡水分运移规律, 并结合刚体极限平衡法探讨了由裂隙控制的边坡失稳机制。研究结果表明: 对于未形成裂隙的边坡, 连续降小雨时浅层变形受表层基质吸力控制; 裂隙形成后, 雨水沿裂隙快速入渗形成暂态饱和区, 导致基质吸力降幅达82.50%~87.14%, 而由其贡献的抗剪强度迅速损失, 从而形成初期溜滑、片蚀等浅层变形, 降雨停止后坡体仍处于蠕变过程, 坡脚与坡顶位移增幅分别为23.40%和19.39%;蒸发后裂隙规模发展增大了雨水对渗流场的影响范围和边坡破坏规模; 土体经历胀缩、蠕变而变得松散, 裂缝区深部土体体积含水率较初始状态的增幅为205.7%;同一降雨条件下, 初始裂隙深度愈深, 稳定系数愈低, 破坏愈快; 对具有同一裂隙深度的边坡, 其稳定系数随土体饱和比的增加逐渐降低, 土体饱和比增长愈快, 表征边坡内部出现大面积连通型饱和区, 这是裂土边坡出现整体失稳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为有效解决深水半潜式支持平台靠泊海洋生产平台过程中存在的碰撞问题,从碰撞事故发生原因入手,借鉴挪威船级社(Det Norske Veritas,DNV)DNV-RP-107规范中的船与海洋平台碰撞概率模型和美国公路与运输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State Highway and Transportation Officials,AASHTO)《美国公路桥梁防船撞设计指南》中的船桥碰撞概率模型,将支持平台发生向前的过分偏移引起的碰撞场景分为漂移碰撞和动力碰撞2种,建立事件树,得到支持平台靠泊海洋生产平台碰撞概率模型。在此基础上,估算支持平台靠泊碰撞海洋生产平台的概率,由此评估碰撞风险,为半潜式支持平台靠泊碰撞海洋生产平台场景下的相关规范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随着汽车车速的提高,在考虑轿车轻量化的同时,还必须考虑车身的防撞安全性能,当轿车发生纵向撞车时,车身各不同部位的刚性对其安全性的影响如图1所示,图中有剖面阴影线部分表示刚性结构,无剖面线部分表示柔性结构,由图1的四种方案可见,只有在车身前部和后部均为柔性结构,而中部为刚性结构的情况下,才能确保乘员的安全.  相似文献   
9.
《经济导报》2006,(4):106-109
几乎每个人都担心车的安全性。但对于一个跨国汽车公司来说,最重要的是要认识到,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在各个国家是不相同的。瑞典的沃尔沃汽车公司在车辆安全性方面享有很高的声誉。然而随着这种车型纷纷提供最高级别的碰撞保护,这家汽车公司开始对影响买主安全感的其他因素进行关注。该公司对一系列与车辆安全相关的预防性措施,包括主动安全系统和呼救系统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世界汽车》2006,(10):14-19
C-NCAP经过一年多的精心准备,于2006年8月29日下午3时,首次碰撞在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的碰撞试验室成功进行,全国几十家主流媒体的记者及厂方代表见证了中国汽车工业史上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这一时刻,东风日产骐达有幸成为这一历史时刻的焦点。在接下来的三周时间里,C-NCAP分别对标致307、雅绅特、雨燕三款车进行了碰撞试验,整个碰撞测试过程都非常严谨、顺利,4款车型的评测成绩将统一在十月下旬发布,届时,作为C-NCAP的惟一官方平面媒体,《世界汽车》第11期将以C-NCAP专辑的形式出现在大家的面前,为您详细剖析每一款车的安全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