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86篇
  免费   192篇
公路运输   2874篇
综合类   1870篇
水路运输   907篇
铁路运输   812篇
综合运输   215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11篇
  2022年   80篇
  2021年   110篇
  2020年   101篇
  2019年   105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80篇
  2016年   77篇
  2015年   164篇
  2014年   368篇
  2013年   355篇
  2012年   409篇
  2011年   414篇
  2010年   416篇
  2009年   540篇
  2008年   586篇
  2007年   460篇
  2006年   408篇
  2005年   376篇
  2004年   273篇
  2003年   219篇
  2002年   189篇
  2001年   181篇
  2000年   125篇
  1999年   68篇
  1998年   62篇
  1997年   66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51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4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大规模利用拜耳法赤泥,将其作为砂石应用到公路基层,研究其掺量对水泥稳定碎石赤泥基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含水量随着赤泥掺量的增大而增大,最大干密度随着赤泥掺量的增大而降低,7 d和28 d无侧限抗压强度随着赤泥掺量的增加先增大后降低;综合考虑后选定配比:水泥∶碎石∶赤泥为5∶60∶35。1 km的水泥稳定碎石赤泥基层比相同水泥掺量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节省造价839 544.5元。因此,赤泥可作为砂石在公路基层中大规模应用。  相似文献   
2.
为确保水泥稳定碎石(CSG)基层在交通荷载反复作用的情况下不出现疲劳开裂,提出了基于结构与材料一体化控制的CSG材料强度标准的确定方法;研究了CSG基层的力学特性和疲劳特性,建立了力学强度增长模型、力学指标间的关系模型和疲劳方程;推荐了四川省典型沥青路面抗疲劳断裂的CSG基层强度标准。研究发现:CSG的各项强度指标都随养生龄期呈非线性增长,采用骨架密实结构有利于提高CSG的力学强度。提出的力学强度增长方程可以准确预估不同龄期CSG的力学强度;提出了控制疲劳开裂的CSG基层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标准与7天劈裂强度标准的确定方法,该方法能实现结构与材料一体化设计,可进一步提升CSG基层的疲劳寿命。  相似文献   
3.
蚌埠公交集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探索和实践以“苗苗”品牌建设为载体的职工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新思路,持续提升职工职业素养,职工道德建设工作与集团中心工作相辅相成,推动了企业经营发展,维护了职工队伍稳定和谐。1以有力的组织和管理,推动职业道德建设落实蚌埠公交集团将职业道德建设作为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来抓。一是强化组织领导。  相似文献   
4.
5.
李敏 《路基工程》2006,(1):75-76
根据工程实践和经验,介绍了影响边坡预应力锚索锚固安全性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解决这些不利因素的方法。为今后在设计和施工中如何增加预应力锚索的安全性,提高锚索支挡结构的长期稳定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是目前我国首选基层结构型式,但存在水泥剂量与抗压强度成正比上升的因素,导致干缩裂缝增多的不利现象。文章介绍了采用振动成型法理论来代替传统静压成型法理论的比较结果,并从理论和实际操作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7.
8.
对任意形状轴向大偏心钢筋混凝土截面的中性轴位置的求算进行分析,推导出通用公式,并提出检算截面强度的数解法。  相似文献   
9.
曲线水平加速度扣分原因及整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4年4月18日铁路提速调图以来,我段津浦北线上下行K733、K745、K781、K791、K795几条曲线在年内几次部轨检车动态检查过程中,都在水平加速度项目上连续出分,经常出现合格公里,降低了检测结果优良率。从几次轨检车检查结果来看,出现这种情况不是偶然的。为了找出原因,进一步提高轨控质量,我们对上述几个地段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0.
我国处在社会经济转型与持续调整增长阶段,社会非稳定因素与日俱增,社会经济转型给整个社会带来进步与繁荣,也给社会带来冲突与动荡,但是,中国的社会经济顺利转型又必须在长期稳定的社会环境中才能进行,因此,保持政治稳定,社会安定是实现社会经济转型的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