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7篇
  免费   13篇
公路运输   347篇
综合类   189篇
水路运输   84篇
铁路运输   93篇
综合运输   2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6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红黏土因其具有孔隙比大、易压缩等不良工程特性,常在工程建设中引起一列工程问题.为此,采用聚丙烯纤维对红黏土进行加固,并采用核磁共振(NMR)技术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对不同含量纤维加固后土体的宏微观特性进行测试,得到以下结论:1)不同含量纤维加固后红黏土的T2谱形态基本保持一致,均在弛豫时间为1 ms附近出现峰值,且纤维含量为0.2%时,试样内部信号最强;不同含量纤维加筋土内部的孔径主要分布在0.01μm到0.05μm之间,且0.02μm孔径所占比例最大;试样的孔隙度和T2谱峰值面积随纤维含量的增加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且均在纤维含量为0.2%时到达最大值;2)纤维能够明显增加红黏土的抗压强度,加筋土的抗压强度与纤维含量保持良好的线性增加关系;且随着纤维含量的增加,试样由脆性破坏逐渐表现为韧性破坏特征.3)纤维在土体中起到加筋作用,显著增加了土体间的连接力,且纤维相互交叉连接形成了空间网状结构,限制了土体的变形,使得加筋土抗压强度增加并表现出韧性破坏特征.  相似文献   
2.
福塔纤维(FORTA AR)是一种新型的聚合物有机纤维,它由聚丙烯(Pnlypropylene)和芳纶(Keylar)按照质量比3:1混合而成。对掺加0.045%福塔纤维、0.3%的德兰尼特纤维(Dolanit)以及不加纤维的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以及水稳定性等路用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福塔纤维沥青混合料具有优良的路用性能;继而对福塔纤维改善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机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轿车车厢内的顶内衬大致可分为吊顶内衬和成形内衬两种。目前前者在重量和成本方面较占优势,但后者装配简单并可在形状上设计出多种结构,见表1。最近由丰田公司研制并装在“花冠”、“短跑家”轿车上的新型成形顶内衬,其材料和成形工艺,不  相似文献   
4.
小红旗轿车铸铁件用热芯盒树脂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满足轿车生产的需要,研制了一种新型热芯盒树脂-3606型热芯盒树脂。经生产证明,这种新型树脂完全能够满足轿车生产对铸件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6.
纤维网混凝土(FRC)及其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纤维混凝土的发展和纤维网混凝土的有关物理力学性能、经济性分析、施工方法及目前在我国桥梁工程中的应用情况,认为纤维网混凝土在我国混凝土桥梁工程中大面积推广应用还不太现实,但对于桥梁的一些特殊位置如桥面、伸缩缝槽口、防撞护栏、船舶撞击部位、易开裂部位等易受磨损、冲击碰撞及震动开裂部位局部应用纤维网混凝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选择,对于提高混凝土桥梁的耐久性和桥梁的使用寿命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对双马来酰亚胺树脂溶液的合成进行了研究,并简单地介绍了该树脂溶液在绝缘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9.
10.
通过实验研究了聚丙烯纤维和硅灰复掺增强混凝土的疲劳性能。结果表明,聚丙烯纤维和硅灰复掺可以较聚丙烯纤维单掺进一步提高混凝土的疲劳性能。应力水平越大,则提高效果越显著。硅灰掺量不宜过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