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8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342篇
综合类   16篇
水路运输   10篇
铁路运输   2篇
综合运输   8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102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那还是在2月28日,广本雅阁系列车型的价格忽然集体跳水:雅阁2.0L标准版售价20.98万元;2.4L标准版售价23.98万元;2.4L加热版售价24.18万元;3.0L排量售价28.98万元。下调幅度少则2万元多,多则3万元。这个固守了多时的车市“老大哥”,终于加入了降价的行列。雅阁的“沦陷”,让中高档车市的价格战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厮杀,也使得这个档次的车型价格,分裂成若干种不可预知的层次,更加扑朔速离了。昔日倍受宠爱的中高档轿车市场,是否经得起这一连串价格变幻的大动荡,而进行重新的洗牌?谁引起了中高档轿车之间“你死我活”的价格裂变?似乎顷刻间,一场纷纷扰扰的关于中高档轿车市场的战争迎面扑来——  相似文献   
2.
放眼当今中国车市,尽管新车不败的神话早已破灭.但厂商对于新车的期望值却丝毫也不见降低。也难怪,在争夺日益激烈的市场上.新车的上市不仅意味着新的机会.而且同时也是丰厚利润的代名词。就如同降价促销一样,新车战略往往也是厂商在沉闷市场格局下打破僵持局面的一剂妙药灵丹。不论如何,新车型特有的新鲜感和神秘感.对于有效地缓解消费者的“审美疲劳”.产生购买冲动无疑具有相当的刺激作用。  相似文献   
3.
车市小议     
刘兆才 《世界汽车》2007,(6):132-133
2007年上半年,各大汽车厂商的降价声纷现报端。每年都在上演的降价大戏,今年仍在继续。从第一季度的销售业绩来看,大部分的汽车企业似乎并不满意,更甚者部分企业的销售增幅出现负值,加之近年来各汽车诸侯对中国汽车市场的明争暗斗日益加剧,这些都为今年的降价大潮推波助澜。  相似文献   
4.
《汽车杂志》2003,(5):30-30
  相似文献   
5.
李林 《北京汽车》2001,(5):30-31
说来也怪,被认为缺乏实际意义且颇有"作秀"之嫌的国家计委关于放开国产轿车价格的通知,在市场上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实质性"效果:一些轿车品牌的价格是"闻声而降",并且降价阵营还有日益扩大的趋势.不论是否因国家将定价权下放之后企业得以放开手脚的缘故,还是迫于市场的竞争形势企业急需寻觅一个堂而皇之的降价借口,总之国产轿车价格的普遍大幅下降、企业间价格竞争的愈演愈烈却是实实在在的客观现实.不过,当我们透过轿车市场弥漫的价格硝烟,试图从产业发展和市场培育的角度去理性地剖析谁将会成为这场"残酷"价格竞争的最终受益者时,在似乎"皆大欢喜"的市场表象下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实质却让人异常的沉重.  相似文献   
6.
7.
2004年,由于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加大了对超载车辆的治理力度;银行、保险公司提高了贷款购车的“门槛儿”,使汽车产销量增长速度同比有所回落。鉴于2003年我国汽车市场的火爆行情,2004年各大汽车企业纷纷提高产能,导致产能大于市场需求,库存量明显增加;各企业为促销产品,加大市场份额,掀起了一浪又一浪的降价浪潮,从而进一步加重购车者持币待购的心理。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使2004年汽车产销量的增长速度明显低于2003年,也低于企业的预期水平。  相似文献   
8.
《汽车杂志》2005,(3):196-196
1、我已经是你们的会员了,可以8折订购全年杂志,以会员价购车模,不定期赠送精美礼品,参加我们俱乐部举办的各种活动,可是怎么样办理购买手续呢?2、我想在今年购车一汽大众的宝来是我的首选,可是价格太高,看到有关介绍说宝来是不太会降价了,已经是最低价,除非停产。请问高尔夫1.6升的跟宝来是不是一个平台的?发动机是不是一样?为什么高尔夫价格比宝来低了有2万多呢?如果新的宝来下线后价格会不会降?  相似文献   
9.
《汽车与配件》2005,(35):14-14
福田欧曼近日突然宣布下调配件价格,降价幅度为5%到52%,共涉及到3000多个品种,其中包括绝大部分车辆易损件。  相似文献   
10.
文龙 《汽车导购》2005,(3):70-73
虽然2004年中国轿车市场的同比增长率达到了13%,但是已经习惯了中国车市高速发展的人们对此并不满足,他们对2004年车市的普遍看法是“持币待购”、“降价成风”和“库存增多”,并断言中国的车市到了“冬天”。其实,中国车市的增长率由2003年的80%变为2004年的13.8%,这并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这是中国车市从前两年的高速发展转为现在的正常发展所必须经历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