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8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274篇
综合类   9篇
综合运输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0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汽车动力总成弯曲振动应力响应及其激励灵敏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云凯  吕振华 《汽车工程》1996,18(3):163-167
本文利用文献(5)建立的汽车动力总成弯曲有限元分析模型,计算分析离合器壳的动应力响应,并考察了动应力关于不平衡质量位置的灵敏度,对计算分析进行了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2.
6Sigma设计在汽车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峰 《汽车工程》2006,28(10):892-896,891
从6S igm a设计和汽车设计各自的特点出发,阐述了作者对6S igm a设计如何应用于汽车设计的探讨,对6S igm a设计在客户需求研究,设计创新,低成本设计,可靠性设计及设计流程优化等方面如何使汽车设计满足和超越顾客需求,做出较为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传统燃油汽车大多采用真空助力伺服制动系统,其真空源由发动机提供。而纯电动车的制动系统由于没有真空动力源,仅仅由驾驶者对踏板操作产生的制动力无法实现制动效果。文章针对某型电动轿车提出了一种电子真空助力制动系统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4.
Ramsis眼点在汽车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昊 《汽车技术》2004,(9):8-11
Ramsis系统能根据不同参数调整人体模型、从设定的人体模型中提取眼点。介绍了Ramsis眼点的求取方法。以上海大众帕萨特轿车仪表盘可视区的求取为例,比较了使用Ramsis眼点集与使用SAE眼椭圆的区别:指出,SAE眼椭圆是从统计学角度描述驾驶员的眼点位置,而Ramsis眼点则从人体优化的角度描述眼点。  相似文献   
5.
针对汽车电子控制系统和车载多媒体系统,探讨了汽车总线系统通信协议的技术特点和发展趋势。在对各类汽车总线进行比较和探讨的基础上,对其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综合汽车工业特点对汽车总线协议的统一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基于ITS的汽车主动避撞性关键技术研究(一)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利用信息感知、动态辨识、控制等技术与方法提高汽车的主动安全性,是智能交通系统(ITS)的主要研发内容之一。介绍了基于ITS的汽车主动避撞关键技术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车辆运动中对周围障碍物的感知技术方法;危险或安全状态的动态辨识;具有主动避撞性能的ACC(Adaptive Cruise Control)技术等;给出了相关技术研究的仿真及实验结果,并对该技术在我国的实用化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高精度车辆动态导航技术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车辆定位与导航系统是ITS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汽车导航系统主要是信息技术、数据通信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等通用电子技术向汽车电子领域的移植。如何在现有的基本硬件配置下进一步提高车辆定位精度,实现精确实时的导航服务是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从实现车辆动态导航的各关键环节出发,介绍了提高精度和实时性的最新有效方法,为更好地实现车辆定位与导航系统在ITS中的作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有线载波技术在汽车数据传输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彭东林  潘远亮  涂治河  石永福 《汽车工程》2004,26(4):435-438,442
研究了有线载波技术在汽车数据传输中的应用,通过汽车内的电力线同时实现了供电以及数据的安全传输。  相似文献   
9.
高压线束是新能源汽车动力和信号传输分配系统的重要载体,高压线束端子的压接性能是新能源汽车最重要的性能指标。论文针对新能源汽车高压线束端子压接性能建立数据分析模型,通过分析相关数据,找出高压线束端子压缩比的最佳适配范围,以提高高压线束冷压接的工艺能力和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10.
Perception system design is a vital step in the development of an autonomous vehicle (AV). With the vast selection of available off-the-shelf schemes and seemingly endless options of sensor systems implemented in research and commercial vehicles, it can be difficult to identify the optimal system for one’s AV application. This article presents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the state-of-the-art AV perception technology available today. It provides up-to-date information about the advantages, disadvantages, limits, and ideal applications of specific AV sensors; the most prevalent sensors in current research and commercial AVs; autonomous features currently on the market; and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 methods currently implemented in AV research. This information is useful for newcomers to the AV field to gain a grea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current AV solution landscape and to guide experienced researchers towards research areas requiring further development. Furthermore, this paper highlights future research areas and draws conclusions about the most effective methods for AV perception and its effect on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 Topics discussed in the Perception and Automotive Sensors section focus on the sensors themselves, whereas topics discussed in the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 section focus on how the vehicle perceives where it is on the road, providing context for the use of the automotive sensors. By improving on current state-of-the-art perception systems, AVs will become more robust, reliable, safe, and accessible, ultimately providing greater efficiency, mobility, and safety benefits to the publi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