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24篇
综合类   9篇
水路运输   12篇
铁路运输   6篇
综合运输   13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2.
《珠江水运》2009,(7):34-35
自2003年6月28日成立以来,交通部南海救助局已成功救助救援各类遇险船舶370艘(其中外籍117艘),救助救援遇险人员7481人(其中外籍人员1934人),获救财产价值人民币111.3亿元:建局5年多,有21个单位(集体)、53名个人获得国际海事组织、国家、交通部和广东省等授予的省部级以上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军军事训练加速向实战化聚焦,部队野外驻训、实兵演习、跨区机动、联合作战演习等演训活动频次增加,抢险救灾、处突维稳等应急行动任务加重,野外任务日趋常态化。车辆装备作为部队军事运输的主要工具,在野外条件下动用使用更加频繁。维护保养工作量明显增大,基于野外环境和任务实际的一些特殊性保养需求更加突出,车辆装备保障出现许多新情况和新需求,亟待论证增加基于野外任务车辆装备专项保养这一保养种类。在此基础上,完善配套相关法规标准。为部队落实野外条件下各种任务中的车辆装备保养提供有效遵循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中央军委和胡主席关于做好抗雪救灾工作的指示精神,积极支援和配合地方做好防寒抗灾救灾工作,2008年1月份以来,75120部队结合部队战备方案,认真抓好部队防冻救灾车辆装备保障工作,动员广大官兵牢固树立抗大灾、抗久灾的思想,严格落实“三分四定”。  相似文献   
5.
李瑞金 《驾驶园》2008,(7):18-19
5月12日14时28分,地震突如其来。仅仅几秒钟,房屋垮塌,数万条生命从此消失,数万名受灾群众等待救助。大家强压悲痛,没有丝毫犹豫,迅速投入到抗震救灾之中。郫县巴士公司500余名干部职工紧急动员和组织起来,积极投入抗震救灾工作中,每一位赴重灾区的抢险救灾突击队员,更是夜以继日地投身救灾一线,为挽救生命转运伤员,为灾后重建、维护秩序、防疫消毒,一直战斗在抗灾一线。305路公交驾驶员黄震正是其中一员,他在这场抗震救灾中所表现出的对灾区人民的爱心,他坚强勇敢、临危不惧的精神,深深地感动着全公司员工。  相似文献   
6.
要闻     
《运输经理世界》2010,(17):90-92
温家宝要求确保灾区道路畅通 8月22日至2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到四川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区看望受灾群众和参加抢险救灾的当地干部职工、部队官兵,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他们致以亲切的慰问。温家宝强调,要加快损毁公路、电力等基础设施的恢复和重建。这次灾害受损最大的是道路,抢通保通灾区的道路是当前的一项紧迫任务,也是做好抢险救灾工作的前提,必须全力以赴确保灾区道路畅通。  相似文献   
7.
在各种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中,很少有对其中最重要的运输工具的积极措施,往往都是在紧急情况下将故障车弃之一旁;或者推开车辆让路,甚至干脆直接推下悬崖了事。这些消极措施的产生,原因是预案制定者没有把汽车这种最重要工具列为不可或缺的载体,缺乏  相似文献   
8.
应急指挥台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铁路应急通信是在铁路发生自然灾害或行车事故等紧急情况时,在指挥中心与事故现场以及各级调度指挥之间建立的临时通信,以满足领导部门对抢险救灾、处理事故的实时调度指挥。  相似文献   
9.
交通运输部启动抗震救灾一级响应◎文/刘兴增冯萍杨青山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灾情发生后,交通运输部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紧急部署交通运输系统抗震救灾工作,并派出由副部长高宏峰带队的工作组赶赴灾区。当日17时30分,交通运输部党组书记、部长李盛霖主持召开部党组扩大会议,再次部署交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军职能任务的不断拓展,支援地方抢险救灾成为了我军除作战任务以外最为重要的军事任务之一。结合近年来我军参加的一系列重大的抢险救灾行动,分析了军队在执行抢险救灾任务时车辆装备保障的主要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升抢险救灾行动车辆装备保障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