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2篇
公路运输   2篇
综合类   16篇
水路运输   24篇
铁路运输   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SOTDMA技术也就是所谓的自组织时分多址接续技术,主要应用在移动通信方面,特点是无须控制站的干涉就可以快速解决移动的站冲突,在海上AIS系统中得到广泛的使用。  相似文献   
2.
射频识别技术(RFID)是一种性能可靠、效率高的信息采集和识别技术,其非接触式识别方式在医疗、物流等领域应用广泛。在射频识别系统中容易发生射频卡与数据存储器的信息交换冲突,而基于时隙的算法可以有效的防止冲突。本文在二时隙算法的基础上,进行船舶通信网络中的射频识别系统,及其射频识别标签防碰撞研究。  相似文献   
3.
为满足现代有轨电车专用无线通信系统传输多业务数据通信的需求,提出基于第四代通信技术的全业务承载专用无线通信设计方案及可靠性措施。通过分析已通车运营项目的数据业务技术手段,重点探讨承载抗干扰、时隙配比优化、系统及设备、单板级冗余等可靠性措施。经过分析和仿真,确定区间远端射频模块和按车站部署远端射频模块相结合的方式实现无线覆盖。通过抗干扰分析,给出频率隔离建议方案。调整均衡时隙配比实现上行和下行业务不受影响,采用车载数传设备冗余保证可靠性。以成都蓉2号线为例,建设统一的车地无线通信网,实现了车地无线通信、集群对讲等无线通信业务,并通过完善的等级标识机制实现精细化的业务优先级管理,有效保证了有轨电车可靠、安全、高效运营的无线通信需求。  相似文献   
4.
在物联网和VTS中船舶自动识别系统是其进行交通管理和服务的关键。本文分析自组织时分多址(SOTDMA)通信技术原理,并应用此技术原理进行整个通信网络系统的动态性能分析。最后讨论船舶自动识别系统2个信道的最大船舶容量。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GSM覆盖增强技术和超远覆盖原理的研究分析,详细说明了基站功率放大器、塔顶放大器等设备在覆盖增加技术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2005年12月,IALA AIS委员会颁布了IALAA-124建议-自动识别系统(AIS)岸站与联网服务的1.2版本,对1.1版本(2003年)有所增补,其中,原来空缺的第3篇-B第45章-AIS物理岸站FATDMA配置,作为附件F补写了部分内容。附件F主要以ITU—RM,1371—1有关FATDMA的原则规定为基本依据,考虑到基站以FATDMA时隙保留发射各种类型电文的特性,提出了主管部门为指定区域的AIS物理岸站进行FATDMA时隙配置的方法。A-124建议尚未最后定稿,初步修订的第45章及附件F,目前可作为世界各地区基站制定FATDMA时隙配置方案的指南。  相似文献   
7.
《船用导航雷达》2004,(4):24-29
复合时隙报(1)5个时隙报测试方法:向EUT的PI施加一个最长121数据比特的BBM句子(见附录),用来产生msg8的发射。要求结果:核实相应地发射5个时隙的报。  相似文献   
8.
协同决策机制下航空公司时隙分配优化决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航空运输系统涉及空管、航空公司与机场三方面,但是目前解决不正常航班却单纯依靠空管。而这种方式无法达到减少旅客延误时间的目标。文中研究在协同决策机制下,航空公司根据航班旅客特性自由指派航班时隙的方法问题。建立了一种航班时隙指派模型,针对模型的特点设计了一种启发式算法。通过实例证明了采用该方法可以减少旅客总延误时间,同时还说明了航空公司参与时隙分配决策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响应时间是描述数据链网络实时性以及分析网络能否满足作战要求的重要指标,其大小与分配的时隙数量有关。文章针对随机性消息的特点,运用排队论研究了时分多址数据链网络满足实时性要求的时隙需求,并构建了作战平台消息的产生、排队等候及发送过程的仿真模型。结果表明,理论计算与仿真结果得到的平均响应时间基本吻合,但仿真显示,不同消息的响应时间相差较大,有些消息甚至不能满足作战要求。所以,时隙需求数量必须进行仿真验证并据此进行调整,以获得最佳的分配方案。文章给出的时隙需求分析理论及仿真平台能用于数据链网络设计及仿真验证工作。  相似文献   
10.
针对一种新型的有中心节点控制TDMA端到端战术通信网络结构特点,提出了一种时隙分配策略,融合了二叉树法和动态加权思想,建立了时隙资源分配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