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0篇
  免费   13篇
公路运输   147篇
综合类   104篇
水路运输   25篇
铁路运输   32篇
综合运输   2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李俊喜 《路基工程》2006,(3):109-110
采用三维植被网进行边坡防护,具有施工工艺简单、劳动强度小、社会效益好及造价较低等优点,同时,还有美化环境、降低灰尘和噪声的作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平西高速公路植被限制因子及恢复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平西高速公路是青海省第一条高速公路,加之它地处高原,沿线的生态环境脆弱,如果不及时恢复生态,非常容易导致生态系统逆向演替,导致土壤沙化,因此采取恰当措施植被恢复非常必要。本文通过分析该路域影响植被恢复的因子,认为最主要的限制因子是土壤和水分供应,并通过实践探讨平西高速公路路域内克服该问题的措施,首先选择适宜的植物类型,其次通过建植和管护减轻土壤中的有害物质对植物的危害,延长苗木的生长年限。  相似文献   
3.
石质边坡绿化在漳龙高速公路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根据边坡国土植被绿化的原理,在石质边坡上进行植被绿化,稳定边坡、保持水土、美化环境,结合边坡地质与植被生存的机理条件,在漳龙高速公路的石质边坡上的充分实践,达到了预期的绿化效果,本从如何进行喷混植生施工技术上加以阐述,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4.
三维植被网作为一种新型的坡面防护材料 ,具有很好的使用性能和推广价值。本文详细介绍其特点、优点以及施工工艺。并给出运用实例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内蒙古阿拉善盟腾格里沙漠月亮湖公路路域退化白刺沙堆地进行围栏封育及人工促进更新复壮效果的调查分析表明,在干旱荒漠地区,封育和人工促进更新技术可使路域植被盖度提高17.4%,新增植物13种.植株密度增加28株/m^2,粗糙度增大18.3倍.输沙量降低5.7倍.风速降低11.37%。  相似文献   
6.
植被护坡技术发展趋势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研究了植被护坡技术的现状以及发展趋势,指出工程防护与植被防护有机结合以建立既稳固又有生态效应的防护结构体系,草、灌、花、乔等多种类植物结合以营造优美、协调、稳定的景观,针对不同区域的不同岩土,研究经济合理的土壤改良措施和种植混合基材配方,以期既保证植被护坡的效果又降低工程造价,是植被护坡技术三大发展趋势,并提出进一步研究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试谈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保护涉及社会各个领域,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密切相 环境的影响,从可研,测调,施工等公路主要建设程序上,新建,改建公路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作了详细讨论,提出了公路建设应与环境民为改造环境,建设环境和保护环境典范的目标意见。  相似文献   
8.
9.
公路边坡灌木化植被建植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学平  江玉林 《公路》2007,(8):206-209
针对我国公路边坡植被持续性效果不佳的问题,提出了边坡灌木化植被建植技术概念,从植被建植目标选择、草灌竞争调节机制、植物组合混播模式以及植被验收评价指标等几方面建立了边坡灌木化综合技术体系,最后对可持续植被的发展思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文章根据攀西干热河谷地区特殊自然气候条件,通过分析研究,提出了高速公路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与植被恢复技术,不仅对西攀高速公路环境保护及植被恢复具有较大的指导作用,也为相似地区公路建设环境保护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