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98篇
  免费   218篇
公路运输   5785篇
综合类   3673篇
水路运输   628篇
铁路运输   802篇
综合运输   328篇
  2024年   60篇
  2023年   256篇
  2022年   198篇
  2021年   283篇
  2020年   255篇
  2019年   249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99篇
  2016年   174篇
  2015年   302篇
  2014年   647篇
  2013年   657篇
  2012年   649篇
  2011年   824篇
  2010年   758篇
  2009年   925篇
  2008年   756篇
  2007年   626篇
  2006年   546篇
  2005年   564篇
  2004年   460篇
  2003年   453篇
  2002年   304篇
  2001年   246篇
  2000年   173篇
  1999年   102篇
  1998年   103篇
  1997年   73篇
  1996年   86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59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39篇
  196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彭博 《湖南交通科技》2020,46(1):31-34,118
进行温拌再生混合料AC-16配比设计,确定其级配组成比例及再生剂、温拌剂掺量,并以此AC-16再生混合料制作试验试件,确定最佳压实温度,最后分析RAP掺量对温拌再生混合料压实温度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AC-16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最佳油石比为3.7%,再生剂的最合适掺入量为老化沥青的7%,温拌剂的最合适掺量为沥青的0.6%;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125℃压实温度下的各技术指标都符合相关规定的要求。RAP掺量控制在40%以下更有利施工中混合料质量的控制。  相似文献   
2.
寒冷地区路面积雪结冰为公路安全运营构成极大威胁。研究以最佳方式快速、高效、无污染的方式清除路面冰雪,在沥青混合料中以一定比例掺入石墨、钢纤维及碳纤维等导电材料,通过室内对比试验确定各材料的最佳掺入量,实现提升沥青混合料导电性能,通过导电路面升温清除路表冰雪,在我国北方公路绿色环保清冰除雪、延长路面使用寿命方面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林森林 《北方交通》2020,(10):73-76
冷补沥青混合料作为一种新型的路面修补材料,具有不受天气季节的限制、可随取随用、使用方法简单等特点。以东北地区养护工程为依托,用柴油、冷补填加剂、基质沥青制备冷补液,并将其与骨料拌和得到冷补沥青混合料。进行了不同配比的冷补沥青混合料粘附性、浸水马歇尔试验及冻融劈裂试验,结果表明:由74%基质沥青、24%柴油、2%添加剂组成的冷补液所制备的冷补沥青混合料具有较好的路用性能。  相似文献   
4.
以位于严寒地区的某钢管混凝土拱桥的拱座为例,分析了混凝土温度场的计算理论,对严寒地区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温度控制技术进行了研究,并采用MIDAS FEA对拱座浇筑的水化热效应进行了时程分析,总结出了混凝土拱座在水化热期间的温度变化规律,并给出了合理的温控措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6.
浅谈硫磺改性沥青混合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硫磺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材料组成、性能进行对比分析,充分证明了硫磺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改性效果;同时提出了硫磺沥青改性剂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7.
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结合海南地区气候特点,通过对海南环岛高速公路进行的各种试验,详细介绍了沥青混合料级配的设计。  相似文献   
8.
微处理器电导率仪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一种智能型电导率仪的软硬件结构及工作原理。该仪器可以测量溶液电导率,同时测量溶液温度,并实现温度补偿、量程自动转换,具有运算精度高、检测速度快的特点。最后给出了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9.
周延威  李一鸣 《公路》1996,(1):19-23
对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中遇到的诸如拌楼冷料仓流量,热料仓供料比,加热温度、拌和时间、摊铺温度、碾压温度、碾压速度、复压遍数非常规试验作较详细介绍,供有关施工单位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无缝线路钢轨温度监测系统的研制目的、关键技术及系统功能,论述了该监测系统的技术特点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