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22篇
  免费   204篇
公路运输   1794篇
综合类   1101篇
水路运输   965篇
铁路运输   1219篇
综合运输   247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160篇
  2022年   114篇
  2021年   124篇
  2020年   115篇
  2019年   102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93篇
  2016年   81篇
  2015年   183篇
  2014年   330篇
  2013年   254篇
  2012年   337篇
  2011年   309篇
  2010年   357篇
  2009年   349篇
  2008年   394篇
  2007年   279篇
  2006年   286篇
  2005年   286篇
  2004年   204篇
  2003年   221篇
  2002年   143篇
  2001年   116篇
  2000年   102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1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在分析西韩城际铁路沿线黄土分布特征的基础上,选取代表性场地开展现场试坑浸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场地实测最大自重湿陷量为46 mm,仅为室内压缩试验计算值的0.23倍;湿陷土层厚度15 m,除Q;黄土全部具有湿陷性外,Q;上部黄土亦具有湿陷性;地表水自然入渗深度超过50 m,浸润角约为40°,浸润范围约为浸水试坑直径的1.7倍。对现场实测值和室内计算值差异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得出在黄土结构未完全破坏之前,发生过湿陷的土体在特定条件下还有可能再次湿陷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路基填筑引起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变形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目前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在路基填筑作用下变形特性研究不足的问题,依托我国海积软土地区某水泥搅拌桩加固铁路路基填筑施工案例,对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变形进行监测,分析路基填筑作用下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变形特性,并为路基填筑速率控制和水泥搅拌桩加固方案设计提供建议。研究结果表明:路基填筑作用下地基加固区压缩量占总沉降的56.1%,沉降速率最大为2.4 mm/d;素填土和淤泥层侧向变形显著,侧向变形速率最大为4.6 mm/d;路基坡脚7 m内、深度5 m以上地层受路基填筑施工扰动较大;坡脚侧向变形速率较地基沉降速率更接近于控制指标,填筑速率的控制应以控制坡脚侧向变形速率为主;本施工案例中水泥搅拌桩加固方案可满足各铁路类别的路基工后沉降的控制要求,类似工程中水泥搅拌桩设计应以控制路基填筑施工对邻近结构物的影响为主。  相似文献   
3.
由本刊策划实施的《中国汽摩旅游攻略》出版计划已执行数年,首部"贵州篇"也于2021年正式出版并在各大电商平台上架。读者的好评和期待再次鼓起了我们的干劲,也为之后的内容创作指明了方向。2021年12月12日,我们的线路勘察计划再次启动,一场震撼心灵的线路执行拉开帷幕……  相似文献   
4.
深埋引水隧洞突泥突水洞段注浆固结圈与初期支护结构作为协同承载结构,其荷载分担与变形控制对结构和施工安全有重要作用。为研究深埋引水隧洞突涌洞段围岩与支护体系稳定性,以滇中引水狮子山隧洞为工程依托,通过现场对围岩-支护监控量测与第二层型钢拱架受力监测,结合施工工况动态分析围岩-支护体系受力与变形,研究总结突涌段施工变形控制关键技术。研究结论:(1)深埋隧洞突涌洞段拱顶累计沉降17.4 mm,达预留值的17%左右;拱肩、拱腰累计收敛106.6 mm、98.1 mm,达预留值100%左右。(2)突涌洞段理论预测极限位移150 mm;现场监测评价设定阈值uo=100 mm,当达到2/3时,应采取加强措施。(3)最佳开挖方法为微台阶法。各级台阶长度控制在3 m左右,按“快挖、快支、快封闭”原则组织施工。(4)超前预支护管棚结构起到提高固结体刚度作用,较固结体提高约13倍。(5)双层支护结构强度、刚度增加,承载能力明显提高,施工安全性也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5.
6.
现场总线技术在隧道监控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介绍了PROFIBUS现场总线技术,进行了基于PROFIBUS现场总线技术的隧道监控系统设计,指出了现场总线技术应用在隧道监控系统中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7.
8.
《轨道交通》2006,(4):78-78
铁道第四勘察设计院(简称铁四院)成立于1953年,总部设在湖北省武汉市,是国家大型综合性勘测设计、研究开发单位。拥有工程技术人员2600余人。其中中国工程设计大师1名,高级工程师800余人,工程师1400余人。1992年以来,由于其在建设项目、科技实力、人员素质、硬件配备、经济能力等方面的成就与水平,连续多年被国家建设部、国家统计局评为全国勘察设计综合实力百强单位前十名。被湖北省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设有博士后工作站。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相似文献   
9.
根据现场施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对配合工务成组更换60kgAT型复式交分道岔须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0.
根据历年统计资料,在铁路行车事故中,调车事故约占70%,因此铁道部决心防止调车作业事故。近年内广泛采用无线调车灯显系统,大规模普及自动化驼峰,使调车事故发生频率得到有效遏制。但比较起站内调车而言,越出站界调车和跟踪出站调车这两种须占用区间的调车作业,值得引起各方面高度重视。现对此两种调车作业的性质、方法、注意事项及相关规定作一些分析探讨,以期对现场工作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