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56篇
  免费   190篇
公路运输   2761篇
综合类   2838篇
水路运输   275篇
铁路运输   254篇
综合运输   218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101篇
  2020年   124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96篇
  2014年   536篇
  2013年   404篇
  2012年   599篇
  2011年   681篇
  2010年   571篇
  2009年   506篇
  2008年   551篇
  2007年   622篇
  2006年   532篇
  2005年   318篇
  2004年   157篇
  2003年   116篇
  2002年   86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重力式码头基床抛石中传统的重锤夯实及爆破夯实工艺效率较低、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大等问题,进行振动夯实的试验和研究。通过典型试验确定振夯基床厚度、夯锤转速、单点振夯时间等施工参数,并分析和检验振夯效果,验证了抛石基床振夯施工工艺的可行性。该工艺可大幅度提高作业效率和夯实质量,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当没有路线设计资料时,需对旧有路线进行拟合,重新进行勘测设计,以获得与旧有路线一致的路线设计资料,为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提供设计依据。结合工程实践,介绍了拟合旧有路线时勘测设计的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福塔纤维(FORTA AR)是一种新型的聚合物有机纤维,它由聚丙烯(Pnlypropylene)和芳纶(Keylar)按照质量比3:1混合而成。对掺加0.045%福塔纤维、0.3%的德兰尼特纤维(Dolanit)以及不加纤维的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以及水稳定性等路用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福塔纤维沥青混合料具有优良的路用性能;继而对福塔纤维改善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机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滑模摊铺机施工混凝土路面工艺原理及设备选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滑模摊铺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应用的角度,以不配备布料机,单台滑模摊铺机施工时的工艺理论及机构设计上,对如何适应和满足中国高等级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的需要,提出了滑模摊铺机施工工艺原理以及各施工单位在选择滑模摊铺机械时应该注意的工艺技术细节和随机附件的选配要求。  相似文献   
5.
全面论述了沥青路面冷再生技术。  相似文献   
6.
用实变函数的理论讨论了复底数和复指数的幂函数w=tα的无穷多值的分布定理.在指数α为无理数时,无穷多值稠密地分布在圆周上.当指数α为纯虚数时,无穷多值是孤立点集并分布在射线上.当α为复数(非实数)时,无穷多值分布在对数螺线上.  相似文献   
7.
抽象查询是数据库应用系统中的一种程序设计方法。该方法为数据库应用系统查询使用者提供了一个比较良好的、全面直观的数据聚集查询调配。模糊了使用者对数据库应用系统的专业性限制,并为用户掌握和了解数据内容、数据关联顺序起到了一个得力的助手作用。使用二叉树原理是建立数据库的抽象查询的数学模型依据,二叉树算法能够使应用系统开发人员建立直观的E-R关系数据结构,并为数据库的扩展奠定了可靠的关系基本数据模型,使抽象查询有一个较完整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8.
在曹妃甸矿石码头一期堆场工程的水泥稳定碎石层的级配设计中,依据嵌挤原则和密实骨架的特点,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使用堆场吹填砂作为混合料的填充料,经过室内专题试验和工程实际应用证明,吹填砂在水泥稳定碎石层中的应用方案可行,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描述了将专家系统理论应用于分散自律调度集中系统的车站自律机的设计,给出了自律机专家系统的知识库、推理机的构架及原理,并介绍了自律机知识库自学习机制.由于采用了专家系统,从而提高了自律机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  相似文献   
10.
A perspective view of of Japanese R&D activities of Driver Information Systems is given from the standpoint of developing joint projects by public and private sectors. First, a brief history of the R&D activities is illustrated from above mentioned standpoint. Then, two major projects, AMTICS and RACS, and the social backgrounds of these projects are explained. In order to give a clear idea of both projects some technical details are treated.Based on the history and the present status of the developments, the basic design conceptions of Japanese Driver Information Systems are explained and several factors or reasons which have influenced to the design conception are discussed. Then, the promoting systems of the R&D activities are generally explained and present status of the projects and future problems in developing more advanced systems are also handled. A brief discussion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international standard is also mentioned as a final com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