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2篇
  免费   33篇
公路运输   389篇
综合类   396篇
水路运输   40篇
铁路运输   32篇
综合运输   1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0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81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98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7 毫秒
1.
根据工作实践,结合时间、温度、沥青指标等参数对改性沥青的生产进行全方位阐述,具体剖析其生产的各道工序,且对改性沥青生产的质量控制提出独到的见解,对改性沥青的生产与质量控制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改性沥青技术及其在公路工程施工中的应用和体会。  相似文献   
3.
结合实际施工经验,对聚合物改性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准备,混合料拌和、运输、摊铺及养生等环节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在施工中应注意的事项和完整的施工工艺方案。实践证明,聚合物改性水泥混凝土路面性能良好.成本较低,符合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型路面的理念,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SBS改性沥青混合料耐海水侵蚀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粘附性、马歇尔稳定度、残留稳定度等试验,讨论了SBS改性沥青耐海水及硫酸盐溶液侵蚀性能。结果表明,在海水和硫酸盐溶液的作用下,SBS改性沥青的水稳定性有一定下降。通过掺加短纤维增强的方法。可以减弱海水及硫酸盐溶液对混合料水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结合工程实践介绍了影响改性沥青SMA-13路面压实度的主要因素,并针对工程施工情况提出了几种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佛山淤泥质土及掺加超细水泥改良土体的动力特性,依托佛山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对隧址区内的淤泥质土及掺加超细水泥的改良土体进行动三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相同围压条件下,随超细水泥掺量增加,土体抗剪强度增大,动剪切模量增大,最大阻尼比减小;对于同一土样,随围压增大,土体抗剪强度增大,动剪切模量不断增大;不同围压条件下的阻尼比随剪应变的变化均可分为两个阶段,当剪应变较小时,阻尼比与围压呈负相关,在剪应变较大时,阻尼比与围压呈正相关;掺加超细水泥对淤泥质土具有较好的改良效果,掺加超细水泥400 kg/m~3土体的动黏聚力为4.4~7.5 kPa,动内摩擦角大小为1.9°~5.16°。本文测定出淤泥质土原状土及改良土体在振动作用下的各项参数,为研究隧道长期不均匀沉降特性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7.
以天津地铁营口道站为例,对地铁车站沉降缝漏水问题进行分析,通过对漏水现场进行细致考察并找出漏水原因后,提出采用"预溶模再造止水带"工艺作为漏水封堵方案,再根据实际施工操作情况验证其可行性及适用性,以期为新线的沉降缝防水方案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基于轮廓线特征的三维人脸识别改进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基于面部轮廓曲线特征的三维人脸识别。为提取最优面部曲线特征,提出一种基于模糊聚类方法的人脸曲线特征优选算法。该算法从三维人脸深度图中选取最具代表性的8条轮廓曲线,作为主要识别特征,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计算复杂度,克服表情和光照对人脸识别的消极影响,同时它用最少的轮廓线包含了所需要的人脸识别信息。基于这些人脸轮廓线特征,利用改进的Manhattan距离分类器来提高人脸识别的分类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算法明显提高了人脸识别率,并且具有很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9.
用异氰酸酯改性环氧树脂为粘合剂,玻璃纤维布为增强材料,采用模压成型工艺制得V500、SS400+、MLXY2、GJ250等型号高速动车组受电弓绝缘弓角,确定了其合适的树脂方案和加工工艺参数。经检测,结果表明其具有优异的机械、电气、耐候性能,满足高速电动车组受电弓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0.
本介绍了国内目前改性沥青生产自动控制的现状及存在的不足,对比多种控制方案的优缺点,探讨了国内改性沥青生产自动化控制的发展方向,为生产企业选择自动控制方案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