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4篇
公路运输   19篇
综合类   40篇
水路运输   44篇
铁路运输   13篇
综合运输   1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7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短波收信天线交换系统的初步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短波通信业务对收信天线交换的发展需求,简要介绍了短波收信天线交换系统的功能与结构,并对系统的功能模块进行了初步设计。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长期以来,虽然对地观测技术在我国铁路勘测设计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当新的对地观测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发展的时候,其在我国铁路勘测设计中的应用却出现相对滞后,目前,中国铁路已经步入高速时代,针对最新的对地观测技术发展,铁路工程技术人员必须找到适合我国铁路勘测设计新的工艺流程和技术突破点。研究结论:针对目前最新对地观测技术发展态势,铁路勘测设计人员一方面要继续挖掘既有对地观测技术和资料的应用潜力,也要对数码航空摄影、机载激光雷达、高分辨率卫星影像数据等最新的对地观测技术和成果加大研究、应用力度。对地观测技术既可应用于国家基础测绘,也可广泛应用于铁路地形图测绘、铁路线路选线设计、铁道工程地质勘测、铁路环境评价等领域。  相似文献   
3.
基于面阵相机的接触轨几何参数检测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了基于面阵相机的地铁接触轨几何参数动态检测系统,分析了动态检测原理和流程,采用激光三角法测量接触轨几何参数,作为接触轨是否出现故障的判断依据。该系统结构合理,简便易行,便于实际操作。  相似文献   
4.
码头、航道等水运工程的三维设计、BIM设计需要更精细的、直观的、全覆盖的三维地面模型。利用多波束测深技术、无人机航测技术和三维激光扫描技术采集高精度的测量点云数据,基于AutoCAD、Civil 3D等软件平台,建立高精度、直观的三维地面模型的技术方案,结合工程实例进行论证分析。结果表明,从陆域到水域再到局部重点建构筑物三维测量内外业技术解决方案合理、效果显著,能较好地满足三维设计、BIM设计等要求,具有较高的应用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文中总结了上海海事空中巡航一年来的实践,借鉴国内外相关单位的空中巡航的建设和运行情况,提出了海事部门空中巡航发展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7.
反潜巡逻机空投鱼雷发现概率仿真研究(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反潜巡逻机具有速度快、范围大、效率高、能力强等特点,从而使得反潜巡逻机投放的空投鱼雷成为现代反潜力量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提高作战效能,有必要对反潜巡逻机投放空投鱼雷发现概率进行深入的研究,该文分析研究了反潜巡逻机投放空投鱼雷的作战使用方式,并建立了仿真数学模型,对其三种攻击方式下的发现概率进行了计算分析,对向潜艇人概位置点攻击方法造成的发现概率偏低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可为反潜巡逻机空投鱼雷作战使用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收折式可行走架空支承平台施工技术可以降低成本,缩短施工周期,加快施工进度,并不影响被跨越的公路或铁路的正常通行。  相似文献   
9.
充分认识和了解登高平台消防车的结构特点,明确它的操作要点,明确它在灭火救援中的应用,才能确保其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一种三角形网格自动生成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研究总结目前流行的三角形网格自动生成法的基础上,提出前沿生成与Delaunay三角化组合起来的三角形自动生成方法。该方法解决了Delaunay法中离散点域的构造问题,不会产生重合点,不用进行点集排序和坏点剔除,同时避免了前沿生成法中过多的校验。该法计算效率高,对复杂边界适应性好,可实现三角形尺度的渐变过渡。应用该方法成功进行了三峡电站日调节数学模型计算域的自动剖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