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8篇
综合运输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2 毫秒
1
1.
共享单车系统自发的不均衡性导致单车数量分布与用户需求分布之间产生偏移,降低了系统服务能力,需要调度实现再平衡. 现有动态调度算法缺乏考虑起点车辆供给不足,用户在出行过程中“再次”取车的移步需求,难以准确识别用户真实的出行需求分布,降低了调度效果. 本文提出以用户出行选择行为为下层,以调度车辆路径规划为上层的双层规划模型框架,设计结合仿真系统的启发式求解算法. 算例场景基于上海市虹口、杨浦区共享单车历史出行数据搭建,并进行网格化处理. 算例结果表明,模型能有效识别移步需求,提高共享单车的供需匹配能力. 针对各类调度资源配置情况,共享单车的供需匹配率提升18.07%~ 19.89%,提高了共享单车系统的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2.
公共自行车作为政府补贴的免费骑行项目,与共享单车相比在供给模式上存在显 著差异,两者具有一定的互补关系.其中明确政府补贴机理,是差异化2 种交通方式、强化两者 互补关系的关键.本文运用多目标规划方法,从政府的效用最大化、企业收益最大化、用户满意 度最大化3 个方面构建三者博弈关系,并以西安市公共自行车系统运营状况为例,分析政府补 贴对用户满意度、企业收益及政府效用等方面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政府的财政补贴有利于 提高公共自行车企业服务水平、用户满意度;但随着公共自行车使用率的增加,政府的财政压 力加大,用户满意度、企业收益与政府效用呈下降趋势,而共享单车可分担部分用户,减轻政 府及公共自行车运营企业压力.  相似文献   
3.
从小汽车到共享单车参与的出行模式转变是解决交通与环境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通过对南京市 308名小汽车出行者进行问卷调查,探讨了共享单车影响下心理因素对小汽车出行模式转移的影响.通过建立改进后的技术接受模型,研究了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和感知健康价值对共享单车的态度,以及对出行方式转移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作用于共享单车的态度,感知健康价值和感知易用性对转移意愿产生积极影响,感知有用性则产生直接的积极影响.共享单车可以在短途出行中替代小汽车,中距离下出行者最有可能受到激励从小汽车用户转变为潜在的共享单车接驳公共交通使用者,而长距离下共享单车较难影响小汽车出行者的出行方式选择.  相似文献   
4.
基于北京市摩拜单车的工作日骑行数据,利用非负矩阵分解算法(NMF)从时间和空间两 个维度深入探究共享单车的出行规律,并构建逆序群体稳定性指标(RPSI)改善 k 值选择过程。利用得到的出行规律,运用MATLAB构建基于非负矩阵分解算法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对共享单车的出行需求进行预测,并分别与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和长短期记忆(LSTM)神经网络预测模 型的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共享单车可分为5种基本的出行模式,每个区域的出行都可以由这5种出行模式的线性组合来表达,其中的系数代表了每一种出行模式的强度和随时间变动情况。依据这5种出行模式的时间特征和空间特征,分别确定其出行含义:通勤出行中居住地到 地铁站的出行;通勤出行中地铁站到工作地点的最后一公里连接;居民其他的非通勤出行行为, 如休闲娱乐活动等;回程通勤出行中从工作地点到地铁站;回程通勤出行中从地铁站到居住区的最后一公里连接。最后,模型预测结果的对比分析显示,本文构建的基于非负矩阵分解算法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不管是在预测精度还是实际操作便捷性上都优于其他两种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5.
从小汽车到共享单车参与的出行模式转变是解决交通与环境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通过对南京市 308名小汽车出行者进行问卷调查,探讨了共享单车影响下心理因素对小汽车出行模式转移的影响.通过建立改进后的技术接受模型,研究了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和感知健康价值对共享单车的态度,以及对出行方式转移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作用于共享单车的态度,感知健康价值和感知易用性对转移意愿产生积极影响,感知有用性则产生直接的积极影响.共享单车可以在短途出行中替代小汽车,中距离下出行者最有可能受到激励从小汽车用户转变为潜在的共享单车接驳公共交通使用者,而长距离下共享单车较难影响小汽车出行者的出行方式选择.  相似文献   
6.
近两年来,共享单车迅速发展,已有研究较少从微观角度来阐释共享单车的选择行为.本文基于随机效用理论,构建Nested Logit模型,选取出行目的、接驳时间、在车时间、停车时间、费用等出行特征变量,选取下雨(雪)、空气质量、气温、风力等级等天气状况变量,选取年龄、性别、收入等社会经济变量作为效用函数的特征变量,采用D-optimal法设计问卷,在济南市开展共享单车实证调查.基于收集到的样本进行参数标定,找出影响共享单车及其他出行方式选择的关键影响因素;并对共享单车的乘车费用与接驳时间进行弹性分析,明确了共享单车乘车费用与接驳时间变化对短途出行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基于上海市摩拜单车一个星期的骑行数据,从时间角度深入挖掘骑行数据背后隐藏的行为模式和规律. 统计结果显示,工作日和周末的骑行行为存在显著差异,工作日呈现两个明显骑行高峰时段,周末的骑行分布则比较均匀. 在区分工作日和周末的基础上,根据骑行行为对每日的骑行者进行分类,每组骑行者均表现出独特的骑行开始时间和骑行时长. 基于周中的一天与骑行开始时间,以及周中的一天与骑行时长这两个组合分别计算赫希曼指数 (HHI),证实共享单车骑行高度的时间规律性;周中的一天与骑行开始时间组合的HHI值具有更大的标准差,显示了共享单车的灵活性. 对共享单车骑行模式的探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城市交通系统的持续改善,吸引更多出行者使用绿色交通方式.  相似文献   
8.
ABSTRACT

The emergence of dockless bike-sharing services has revolutionised bike-sharing markets in recent years, and the dramatic growth of shared bike fleets in China, as well as their rapid expansion throughout the world, exceeds prior expectations.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impacts of these new dockless bike-sharing systems is of vital importance for system operations, transportation and urban planning research. This paper provides a first overview of the emerging literature on implications of dockless bike-sharing systems for users' travel behaviour, user experience, and relevant social impacts of dockless bike-sharing systems. Our review suggests that the dockless design of bike-sharing systems significantly improves users' experiences at the end of their bike trips. Individuals can instantly switch to a dockless shared bike without the responsibility of returning it back to a designated dock. Additionally, the high flexibility and efficiency of dockless bike-sharing often makes the bike-sharing systems' integration with public transit even tighter than that of traditional public bikes, providing an efficient option for first/last-mile trips. The GPS tracking device embedded in each dockless shared bike enables the unprecedented collection of large-scale riding trajectory data, which allow scholars to analyse people's travel behaviour in new ways. Although many studies have investigated travel satisfaction amongst cyclists, there is a lack of knowledge of the satisfaction with bikeshare trips, including both station-based and dockless bikeshare systems. The availability and usage rates of dockless bike-sharing systems implies that they may seriously impact on individuals' subjective well-being by influencing their satisfaction with their travel experiences, health and social participation, which requires further exploration. The impact of dockless bike-sharing on users' access to services and social activities and the related decreases in social exclusion are also relevant issues about which knowledge is lacking. With the increases in popularity of dockless shared bikes in some cities, issues related to the equity and access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social exclusion and inequality are also raised.  相似文献   
9.
为了厘清共享单车参与各方的权利与义务,更好地发挥市场调节作用,提高资源配置效 率,从共享单车的经济外部性特征入手,运用经济学成本收益理论分析了共享单车的负外部性产 生的原因,论证了共享单车外部成本管理的必要性,最后从外部成本内部化角度,面向政府、企 业和用户分别提出了管理策略,为共享单车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共享单车的 正外部性主要体现在促进自行车出行,优化交通结构,促进交通领域节能减排;负外部性主要体 现在挤占道路资源,车辆乱停乱放,安全隐患突出;消减共享单车负外部性的根本手段是控制共 享单车的规模在动态最优投放量附近。在市场价格调节机制失灵的情况下,必须发挥政府的激励 作用,将可持续发展目标、共享单车企业、共享单车使用者紧密联系起来,共同消减共享单车带 来的负外部成本。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