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1篇
公路运输   6篇
综合类   17篇
水路运输   5篇
铁路运输   4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尾部停车器,作为驼峰编尾的一种防溜设备,在大中型驼峰场得到广泛的应用,它的使用对提高驼峰作业效率及安全性起到很大作用.对武钢五场编尾可控停车器自动控制系统的控制原理及框架结构、设计理念进行介绍,对设备操作管理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丁昆 《铁道学报》2012,(2):63-69
车辆溜放运动方程是驼峰自动化建模的基础理论,长期以来工程应用中一直按匀变速运动简化处理,不够精确。本文从研究车辆溜放风阻力着手,建立风阻力与溜放速度间的二次方程,通过数学推导获得溜放车辆的非匀变速运动方程,较匀变速运动方程能够更加精确地反映驼峰车辆溜放的运动规律。该方程已作为数学模型成功应用于驼峰自动化系统车辆溜放速度的精确控制与分析,收效甚好。该方程可供驼峰设计方法改进、车辆溜放阻力精确测量和驼峰溜放仿真时借鉴。  相似文献   
3.
通过采用二元非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多个数学模型进行分析,结合实测资料,得到了水利工程中无坎宽顶堰流量系数的经验公式,克服了查表法中需要通过多步直线内插带来的不便,更适合在水力计算中应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编组站驼峰自动控制系统中,三部位减速器超速这一典型但又比较棘手的技术难题,提出了基于编组站驼峰自动控制系统,在三部位减速器出口后利用可控减速顶对钩车超速进行自动防护的解决方案,并阐述了该方案的合理性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目前国内社区中广泛采用的限速装置(减速带)具有诸多问题,而限速坡在限速效果、对道路交通流的影响、可见性、交通噪声等方面较减速带好,就整体效果来讲,采用限速坡作为我国社区的道路限速装置,更有助于社区交通安全.  相似文献   
6.
讨论了TXJK 1Q驼峰自动化控制系统在铁路自动化智能控制过程中的应用,着 重讨论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智能控制自动化,系统网络智能化,数据库管理智能化和系统调试过程智能化.由于对计算机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的运用,TXJK I驼峰自动化控制系统成功地实现了铁路编组站自动化智能过程的控制,提高了效率,保障了安全,值得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相似文献   
7.
从应用和研究计算机联锁系统的结构和原理出发,应用数据结构、软件工程和面向对象的方法,对铁路计算机联锁控制系统软件中简易驼峰联系电路功能模块的研究设计做了论述。  相似文献   
8.
随着减速器调速技术在驼峰编组站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编组站列车解编作业效率,减速器已经成为大型驼峰编组站的主要调速设备。然而,由于减速器出口产生的超速车辆越来越多,严重影响了驼峰作业安全。哈中心设计并实现了一套采用高负荷可控顶和计算机控制技术组成的新型调速系统,辅助减速器控制超速车辆。实践表明,这种新型辅助调速系统是有效且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混凝土重力坝变形观测数据处理系统,分析了该软件对混凝土重力坝的水平变形观测和垂直变形观测的数据处理过程,结合实例测试了该系统,并输出了四种变形观测成果图,得到了较为满意的结果,在实际工作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纵连式无砟轨道在路基冻胀区域极易产生轨道结构断裂破坏及结构层离缝等病害。为研究纵连式无砟轨道在路基冻胀状态下的损伤机理,文章建立车辆-轨道-路基冻胀一体化动力学分析模型,对路基冻胀状态下轮轨动力响应特征、轨道结构动力响应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路基冻胀波长为10 m时,双块式无砟轨道各动力特征达到最大值;冻胀波长大于20 m时,各动力特征逐渐趋于稳定;列车荷载在层间离缝位置处使得轨道结构反弯,轨道结构层顶部纵向拉应力增大;20 m以下冻胀波时,拉应力超过或接近设计强度值;无砟轨道各动力响应特征最大值随冻胀幅值的增加显著增大,季冻区施工及运营期间应控制冻胀幅值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