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9篇
  免费   121篇
公路运输   429篇
综合类   590篇
水路运输   406篇
铁路运输   439篇
综合运输   6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155篇
  2013年   114篇
  2012年   154篇
  2011年   193篇
  2010年   97篇
  2009年   123篇
  2008年   103篇
  2007年   160篇
  2006年   120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洋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海洋石油的开采开发在社会和经济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原油外输过驳又是油田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之一。本文主要结合渤海湾海上油田的现状,对油田原油过驳的过程及外输过驳过程的海事安全监管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2.
孙玉武 《北方交通》2006,(12):78-80
随着经济和交通运输的发展,运输结构和路网结构已经或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使公路建设项目前期工作交通分析变得越来越复杂。结合具体项目提出了大通道公路项目宜采用综合运输分析方法,应用于具体项目将会使交通分析与预测更加准确和合理,对今后类似的大通道项目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武汉地铁连续同台换乘站研究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类比常见轨道交通换乘站设计方案,车站同台换乘模式具有较高的便捷性,受到设计者和广大乘客的喜爱,但该换乘模式无法解决反向换乘不便的问题。为满足乘客通过同站台完成各个分向换乘的需求,武汉地铁2、4号线采用了连续同站台换乘的新型模式。从武汉地铁2、4号线换乘站的设计思路出发,通过分析2014年度武汉轨道交通线网客流数据,结合换乘站的客流组织方案,对这种新型换乘设计思路的实用性进行研究与评价,以期为今后城市轨道交通换乘方案的选择和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结合具体工程,根据某车站空调采暖系统设计工况及该工程地埋管换热特性测试报告,采用地源热泵系统作为冷热源。考虑地源热泵系统的冷热平衡需要,分析采用地源热泵+锅炉辅助系统及太阳能地源热泵耦合系统两种不同热平衡方案用于铁路站房,计算各自需要的热泵机组容量及室外埋管换热器具体设计规模。详细介绍两种系统的冷热平衡方式,并对各自特点及工程运用进行论述,提出在具体工程中因地制宜,应根据不同情况,采用合适的系统热平衡方式。  相似文献   
5.
对北京轨道AFC数据库(交通卡刷卡原始数据)进行提炼分析,并进行模型分配。以轨道交通4号线为例进行客流特征分析,论述客流在时间、空间、断面以及站点上的不均衡特征,以及换乘站的换乘客流特征,为轨道运营管理及客流疏导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6.
通过杭甬铁路客运专线柯桥特大桥单桩静载试验,桩身应变、桩身压缩量及桥墩沉降的测试,研究深厚软土地区桥梁桩基的荷载传递特性及沉降控制效果。结果表明:桩侧摩阻力先于桩端阻力发挥作用;尽管桩端置于强风化凝灰质砂岩上,但在试验荷载下2根超长试验桩的端承比均小于1.5%,桩的承载特性表现为摩擦桩的性质;单桩静载试验实测的桩身压缩量占桩顶沉降量的85%以上;桥墩浇筑完成后经过753d的沉降观测,2个试验墩实测沉降量分别为3.00和3.41mm,其中,无砟轨道铺设后300d的实测沉降分别为0.11和0.25mm,表明在深厚软土地区采用超长钻孔灌注桩控制桥梁基础沉降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25Hz相敏轨道电路和50Hz单轨条相敏轨道电路工程应用环境,以及在交叉渡线上电路构成机理进行分析,澄清25Hz相敏轨道电路在交叉渡线上设置单边绝缘和增设单边绝缘的必要性,以及取消50Hz单轨条相敏轨道电路在交叉渡线上单边绝缘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为了消除进气系统带来的车内噪声问题,运用传递路径分析方法,“源-路径-响应”的分析思路,总结了进气系统噪声问题的传递路径,结合某轿车进气系统轰鸣声问题的改进,发现结构传递路径和空气传递路径对该进气轰鸣声均有重要贡献,通过降低空气滤清器安装点橡胶软垫的硬度和加强安装点车身侧支架,可有效降低车内轰鸣声。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高速铁路大跨度混合梁斜拉桥钢-混结合段受力与传力特性,以主跨672 m的安九铁路鳊鱼洲长江大桥为背景,采用ANSYS软件建立主梁钢-混结合段有限元模型,分析其在最不利工况下的受力特点及变形特性,以及钢-混结合段长度对其受力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最不利负弯矩工况作用下,边箱顶板与承压板焊接处存在应力集中及一定的局部拉应力;钢-混结合段混凝土在预应力作用下基本处于全截面受压状态;钢-混结合段内剪力钉和PBL剪力键受力并不均匀;钢-混结合段承压板直接向混凝土梁体传递约47.3%的轴力,是钢-混结合段传力的主要构件;钢-混结合段竖向位移及转角变化平缓,无明显的突变现象;钢-混结合段长度在1.50~3.50 m范围内时受力、传力差异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李文勇  高頔  胡新元 《港工技术》2021,58(2):117-120
基于山东某地液化储气罐区试桩工程,通过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分析大直径深长钻孔灌注桩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各层土中的荷载传递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大直径深长钻孔灌注桩呈摩擦桩特性,即桩端承载力占比较低;桩侧阻力发挥非同步,且在荷载传递过程中相互影响;相近土层因埋深不同其侧阻发挥差异较大;施工工艺对桩侧土体阻力的发挥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