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13篇
综合类   18篇
水路运输   1篇
铁路运输   10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采用喷风冷却工艺提高淬火钢轨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钢轨喷风淬火工艺采用单一的冷却介质压缩空气,使淬火冷却均匀性得到提高,而且不受钢轨表面状态对淬火质量的影响,便于生产管理。由于在冷却装置中加入侧面喷风冷却,淬火硬度分布更合理,有利于提高淬火钢轨抗侧磨能力。线路铺设使用也表明,喷风淬火钢轨比喷雾淬火钢轨具有更好的抗剥离性。根据目前国内淬火线生产状况,提出调整钢轨的成分和采用喷风冷却工艺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充分利用感应加热磁场的环形效应、邻近效应和导磁体的驱流作用,开发出复杂球头零件的感应淬火技术,解决了淬硬层不连续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高速钢带锯激光处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一系列试验研究了高速钢带锯激光处理的工艺,并对经激光淬火后的试样的硬度及组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速钢带锯经过激光表面淬火后,马氏体和残作奥氏体的晶粒得到细化,碳化物减少,硬度得到显提高,进而其耐磨性和使用寿命也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4.
基于磷酸介质中,灿烂甲酚蓝与痕量亚硝酸根发生重氮化反应,其荧光强度降低,建立了荧光光度法测定痕量亚硝酸根的新方法,用正交法确定最佳测定条件.该法测定亚硝酸根的线性范围为0.04~0.4 μg/mL,检测限为1.13×10-9 g/mL.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用于测定样品中的亚硝酸根,结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非平衡态原始组织及亚温淬火加热温度对30CrMnSiA结构钢渗扩氮后的显微硬度分布曲线的影响规律,分析了非平衡态原始组织渗扩氮时亚温淬火加热温度对含氮针状双相组织(α γ)分布的影响,测定了渗氮后及亚温扩氮淬火后的相组成,观察了高氮区和低氮区的含氮马氏体形态和亚结构,氮浓度分布曲线与渗扩氮规律相符。  相似文献   
6.
冷却设备对淬火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淬火冷却设备应具备的主要功能进行了说明,重点对搅拌在淬火冷却中的作用进行了阐述。分别介绍了几个搅拌影响淬火冷却效果的试验结果:搅拌速度对普通淬火油淬火烈度的影响、不同淬火条件的淬火变形对比、搅拌速度对淬火油冷却特性的影响等。建议使用搅拌速度可调的淬火设备,通过调节搅拌速度使冷却过程不同阶段获得不同的淬火烈度,从而达到减小淬火变形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金属材料加工过程中带状组织的成因及产生的危害进行分析,采取在生产工艺中增加退火的方式对材料进行预处理,来达到细化晶粒、均匀成分、改善组织的作用。实践证明,该方法对改善带状组织对摩托车链轮加工的影响十分有效,很好地解决了链轮断裂问题,不仅大大降低了废品率,还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对机车抱轴承箱材料ZG2 5Mn进行了正火、调质、二次淬火的热处理工艺试验 ,比较分析了不同工艺的金相组织和机械性能 ,阐述了二次淬火的强韧化机理 ,认为二次淬火可以改善组织 ,提高强度与韧性。采用了二次淬火的强韧化工艺后 ,提高了抱轴承箱的综合性能 ,达到了法国 8K机车抱轴承箱的同等水平  相似文献   
9.
对一种新型抗磨铸钢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运用正交试验设计,确定了抗磨铸钢的最佳化学成分,并探讨了碳、铬、钒、钼等元素对抗磨铸钢的硬度和冲击韧性的影响。同时,经试验确定了抗磨铸钢合理的热处理工艺。新型抗磨铸钢锤头的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其使用寿命为高锰钢的2.4倍,而其成本比高锰钢仅提高5%,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为避免某重型载货汽车前桥上的转向连接销(40CrH钢)产生淬火裂纹,同时满足金相组织要求,采用水溶性淬火介质(PAG类聚醚)进行了淬火工艺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淬火温度为840℃、水溶性淬火溶液浓度为8%~10%及温度为20~50℃的新工艺进行淬火效果最佳,无淬火裂纹产生,累计生产的50万件转向连接销均未出现质量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