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观察兔眼葡萄膜巩膜引流术后房水流出道的形态学改变。方法 20只中国白兔随机分为2组,一组行葡萄膜巩膜引流术,另一组行小梁切除术,均行右眼手术。术后2周术眼前房内灌注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葡聚糖(FITC-Dextran),处死后取完整眼球做冰冻切片,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荧光素的分布。与手术部位处在眼环同一子午线上的同眼的对称部位未手术眼组织作为对照。结果在葡萄膜巩膜引流术组,荧光素的分布在前、中部巩膜最强,前葡萄膜次之;而在小梁切除术组,荧光素的分布在前葡萄膜最强,前、中部巩膜次之,两组的后葡萄膜和后巩膜均有部分中等亮度的显影,对照组的后葡萄膜和后巩膜则几乎无显影,且两组的前、中部巩膜荧光素强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葡萄膜巩膜引流术和小梁切除术术后房水引流均是多途径的,既有外滤过,还增强了葡萄膜巩膜引流。与小梁切除术相比,葡萄膜巩膜引流术还明显增加了跨巩膜引流。  相似文献   
2.
兔肾VX2移植瘤模型的建立及其超声显像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建立兔肾VX2移植瘤模型的不同方法的优劣。方法分别用瘤液穿刺法、瘤块液种植法、瘤块包埋法建立兔肾VX2癌模型。采用超声技术动态检测肿瘤体积及CDFI的变化,确定该模型最佳实验干预时段及其血流参数范围。比较各自的成瘤率;观测肾脏肿瘤的大小及其回声、瘤内血管生成以及血流阻抗等指标。结果瘤块包埋法可建立稳定的兔肾VX2移植瘤模型。B超可以实时、准确、方便的监测肿瘤体积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结论兔肾VX2移植瘤是一种造模方法简便且成瘤率高的肾癌动物模型,采用超声技术能精确、无创的动态监测肿瘤体积变化及血流特征。  相似文献   
3.
角膜基质脱细胞处理与相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寻找有效适宜的脱细胞方法对猪角膜进行处理,制备角膜生物支架材料。方法利用胰酶和胶原酶消化结合液氮冻融的方法对猪角膜基质进行处理,60Co消毒,冻干保存。经组织学观察、细胞培养附和与动物移植检验其生物特性。结果获得的脱细胞角膜基质,显微结构观察显示板层结构完整,胶原纤维间组织结构疏松,未见细胞残留,整个基质成网状结构,在上皮面保存有完整连续的基底膜。细胞培养附和实验观察到种子细胞可以在基质上良好生长。动物移植实验未见明显的炎症反应与排斥。结论经该法脱细胞处理后得到的角膜基质无细胞毒性,组织相容性好,可以成为适宜的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兔眼硅胶膜植入引流术模型,通过眼压、滤过泡及光镜下形态学的观察,探讨硅胶膜植入引流术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 将40只家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每只家兔随机选择一眼植入硅胶膜,对侧眼行滤过术作为对照,术后观察眼压和滤过泡,并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硅胶膜植入眼眼压下降维持时间和滤过泡的持续时间均长于对照眼。光镜显示硅胶膜植入眼可见开放的滤过道和咬切口。植入眼与对照眼的成纤维细胞增殖活性及规律相似。结论 硅胶膜引流术是一种安全、有效、操作简单的引流性手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MHA-bBMP仿生骨作为替代骨对有限接触式钛网管固定下兔股骨干缺损模型的修复作用。方法48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组,实验组:MHA-bBMP仿生骨+钛网管;对照组:自体髂骨移植+钛网管。于股骨干中段截除10 mm,建立兔股骨干缺损模型,将MHA-bBMP仿生骨/自体髂骨植入骨缺损处加有限接触式钛网管固定修复骨缺损。观察兔一般情况,检测血碱性磷酸酶,进行X线片、病理组织、电镜等观察。结果钛网管组织相容性好,固定稳定有效,两组均修复了骨缺损。两组血碱性磷酸酶、X线片表现、病理组织、电镜检查的数据经统计分析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有限接触式钛网管对植入物和骨缺损断端起到可靠的固定作用;MHA-bBMP仿生骨与自体髂骨植入相比较,诱导成骨活性相当。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绝对不应期电刺激增强兔离体乳头肌收缩作用的钙反应性 ,探讨绝对不应期电刺激增强心肌收缩功能的可能机制。方法 分离兔右心室乳头肌、灌流并给予 1HZ 刺激使其等长收缩 ,于该基础刺激的绝对不应期给予双相方波电流刺激 (称之CCM)。依次灌流不同Ca2 + 浓度 (0 .5、1.5、2 .5、3.5、4 .5、5 .5、6 .5mmol·L- 1 )的K H液 ,观察乳头肌的最大张力 (PT)的变化。结果 ①CCM刺激时PT比刺激前增加。②CCM对乳头肌张力的作用存在着Ca2 + 浓度量效反应 ,低Ca2 + 浓度下CCM增加PT的作用最明显 ,随着Ca2 + 浓度的增高而作用减弱。当Ca2 + 浓度进一步增高时 ,PT不再增加。结论 于绝对不应期电刺激能明显增强离体心肌的收缩功能 ,提示其可能机制为细胞外Ca2 + 内流增加 ,细胞 [Ca2 + ]i增高  相似文献   
7.
稳心颗粒对家兔3层心室肌细胞瞬时外向钾电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步长稳心颗粒对家兔左心室肌细胞瞬时外向钾电流(Ito)的影响,探讨稳心颗粒抗心律失常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分别记录稳心颗粒组和对照组家兔内层(Endo)、中层(M)和外层(Epi)心室肌细胞的Ito,观察稳心颗粒对家兔心室肌细胞Ito的影响。结果在测试电压+50 mV时,对照组Epi、M和Endo细胞的Ito分别为(4 235.7±953.2)pA(n=11)、(4 115.8±743.1)pA(n=11)和(2 730.2±524.6)pA(n=11),Endo细胞的Ito电流强度明显小于Epi和M细胞(P<0.01);稳心颗粒灌胃给药后家兔左心室肌Epi、M和Endo细胞的Ito电流强度分别为(4 806.4±1 381.8)pA(n=11)、(4 661.3±902.6)pA(n=11)和(4 072.9±1 234.9)pA(n=11),与对照组相比稳心颗粒可明显增加Endo细胞Ito的电流强度(P<0.01)。结论稳心颗粒增加Endo心室肌细胞Ito的电流强度,使心室的跨壁复极离散度(TDR)减小,这可能是其抗心律失常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是威胁全人类健康、导致死亡率最高的疾病,ASCVD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AS)。本文回顾了ASCVD流行概况以及AS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过程,总结了ASCVD危险因素和新的生物标记。结合自己的研究经验,作者认为C反应蛋白是ASCVD marker而不是maker。基因敲除家兔模型制作成功,对研究人类ASCVD提供了新的手段。本文讨论了美国ACC/AHA最新颁布的《2013版胆固醇治疗降低成人ASCVD风险指南》中他汀治疗降低血脂方案对中国人的启示,并提出当他汀单独使用不能满足抗ASCVD效果时,他汀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是一种有效防治ASCVD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三种中药钙拮抗剂对家兔急性降压实验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麻醉家兔急性降压实验表明,三种中药钙拮抗剂汉防己甲素、异紫堇啡碱和川芎嗪,均能降低血压并减慢其心率。三药降压效力为汉防己甲素>异紫堇啡碱>川芎嗪。而汉防己甲素与异紫堇啡碱等量合用,降压效果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0.
用异硫氰酸荧光素牛血清白蛋白(Fluorescein-isothiocvanatebovineserumalbumin,FITC-BSA)示踪法测定兔眼葡萄膜巩膜途径房水流出量。造健康白色家兔6只12眼,测量双眼眼压。用0.1mmol/LFITC-BSA持续前房灌注30min,灌注毕处死家兔,摘除双眼球,并将组织分离为前葡萄膜、后葡萄膜、前巩膜、后巩膜、视网膜和残余液体等6种组织。测定每种组织的荧光强度,计算每眼葡萄膜巩膜房水流出量(uveoscleraloutflow,Fu)为(0.178±0.029)μl/min。证明FITC-BSA示踪法是一种测定葡萄膜巩膜途径房水流出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