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1篇
公路运输   91篇
综合类   10篇
水路运输   45篇
铁路运输   6篇
综合运输   5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6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风冷热泵冷热水机组的稳态模拟和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祥珺 《机电设备》2007,24(3):15-18
建立了风冷热泵冷热水机组的稳态模型,并在试验台上进行了试验验证,系统在制冷和制热两种模式下运行,模拟值和试验值吻合良好,试验结果表明合理设计的过冷段换热器可以使冷凝器出口制冷剂产生一定的过冷度,并且在制热模式下融化一部分风侧换热器底部的结冰.  相似文献   
2.
如果驾驶员对空调的性能不了解,不能够正确的使用它,容易造成空调的早期磨损,大大的降低了空调的使用寿命。下面从几个方面介绍空调的正确使用与保养方法。 一、汽车空调的组成 以近五年出厂的汽车来说,不管是进口车还是国产车,其空调系统均包括冷气和暖气的功能,有差别的只是自动或手动以及”恒温”的精确度。因此,从  相似文献   
3.
例1空调冷凝器散热风扇不工作。故障现象一辆1998年产沈飞客车,已行驶18万km,打开空调后,冷凝器散热风扇不转动。故障判断和排除沈飞客车空调系统为独立系统,有单独的蓄电池、发电机供电系统,车内有8个蒸发器风扇电动机,车体尾部有6个冷却散热风扇。为缩小故障范围,打开空调,测  相似文献   
4.
LNG接收站再冷凝器工艺控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某LNG接收站采用的再冷凝工艺,在简要介绍再冷凝器结构和工艺的基础上,从温压补偿,比率计算,流量、压力及液位控制方面入手,对再冷凝器串级控制模式下的工艺控制原理进行详细地阐述和分析。该分析是基于某LNG接收站近4年的平稳运营经验形成,对新建LNG接收站再冷凝器的投用和平稳操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为缓解冷却水温度变化对真空控制系统的不利影响,根据船用冷凝器的工作原理与结构特点,建立冷凝器的数学模型,并设计冷凝器真空的专家控制系统。利用Simulink对冷凝器真空控制系统进行变负荷、变冷却水温度的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冷凝器真空的专家控制系统能有效地维持冷凝器真空不变。这对冷凝器真空控制系统的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水温高是电控发动机常见的故障现象之一,行车中特别注意水温的变化,视情况及时修理。在行驶时中发动机的热平衡被破坏,才出现了水温高这一状况。即产热和散热,产热过多和散热不良是造成发动机水温高的根本原因,但绝大多数均是由散热不良引起的。严重时冷却液的高温会使机油变稀,润滑效果差,造成拉缸,抱瓦等严重故障。  相似文献   
7.
论文简述了冷凝器过冷度产生的原因以及减小过冷度的方法,运用模糊PI的方法设计出冷凝器在不同工况下的过冷度控制器.通过仿真表明,模糊PI控制器较之常规PI控制器,对于冷凝器过冷度的控制性能更好.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汽车空调器中的全铝冷凝器和蒸发器的生产技术、结构性能及其所用的全铝材料,指出了这类冷凝器和蒸发器的技术研究开发方向。  相似文献   
9.
故障现象一辆2007款丰田凯美瑞车,行驶里程为5.9万km。据驾驶人反映,冷机时空调制冷正常,当行驶约5km后,空调制冷效果逐渐变差。此车曾发生过事故,在一家综合修理厂对车辆前部进行维修后,就出现了上述故障。  相似文献   
10.
福特蒙迪欧2.5装用5F31J自动变速器,如果事故后不慎装用非正厂冷凝器,因其冷却/润滑流量不足,会造成行星齿轮机构很快烧坏,如图1、图2所示。下面是关于真假冷凝器的鉴别方法,望广大修理人员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