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1篇
公路运输   2篇
综合类   5篇
水路运输   55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岸泥沙运动研究综述和展望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总结了推移质泥沙研究的现状 ,分析了海岸泥沙研究的动向 ,并展望了海岸泥沙研究的前景。  相似文献   
2.
弯道环流与沿河路基冲刷试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对河弯水流形态和弯道环流的形成,发展规律以及弯道中泥沙运动特性进行了分析和试验观测,建立了沿河弯凹岸路基的最大冲刷深度计算公式,为沿河路基护坡和挡土墙的基础埋置深度进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3.
浮泥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正> 1 前言浮泥(fluid mud)是淤泥质海岸河口地区特有的一种泥沙运动形态,早在五十年代,我国在天津新港回淤研究中就有所发现,以后在黄河口、长江口、连云港及其他淤泥质海岸河口地区也相继发现。在国外,浮泥现象也屡见报导,如法国的纪龙德河口、芦瓦尔河口、维伦河口(Vilaine)、赛夫勒河口(Sevre)、英国的泰晤士河口、美国的密西西比河口、泰国的渭南河口以及维塞河口(Weser)、波勒特河口(Perrett)、勃列斯托尔河口和一些淤泥质海岸均发现浮泥。由于浮泥与航道港口淤积、海岸河口演变、航行水深利用等许多实际问题有关,因而引起了广大科技人员的重视,开展了多方面的研究,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相似文献   
4.
根据龙栖湾海域近期实测水文资料,对其水文泥沙环境与泥沙运动特征进行了分析,并计算了泥沙起动流速、临界起动水深、沿岸输沙和横向输沙等参数。研究表明:潮汐性质为不规则全日潮,多年平均潮差为1.53 m;潮流性质为不规则全日混合潮,主要呈往复流运动,2016年8月实测大潮平均流速为0.28~0.89 m/s,涨落潮流速相差不大;波浪主要为风浪,以偏SW浪为主;海域平均含沙量在0.03 kg/m~3以下;表层沉积物平均中值粒径为0.384 mm,属中砂范畴;水流作用下的泥沙起动流速在0.45 m/s左右,一般天气下泥沙完全起动水深在1.5 m以浅,表层泥沙起动水深在3 m以浅。该海岸岸滩净的输沙方向为西北向,净输沙能力为1.3万m~3。不同风浪条件,横沙输沙特征略有差别,在一般天气下,主要以向岸堆积;大浪作用时淘刷,泥沙离岸流失。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庄河石城岛海域的泥沙运动规律,计算了波浪破碎水深、泥沙起动水深和底沙起动流速,论证庄河石城岛天然深槽的动力成因。确定了港区规划平面布局的基本原则,分析防沙堤布置、规划填海界限等关键参数;通过经验公式、泥沙数模和类似港址类比等方法综合论证港区回淤量级。  相似文献   
6.
<正> CW系统是交通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最近研制成的一个多功能综合性的全过程模拟系统,它能模拟海岸河口处在复杂的海岸动力作用下的泥沙运动和海底演变。目前,这个系统已包含以下几个内容: 1.风浪予报; 2.波浪折射和浅水区波高计算; 3.潮波传播和潮流复演; 4.风吹流模拟;  相似文献   
7.
长江口北槽挖槽段泥沙淤积机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栋梁  孙建国 《水运工程》1991,(11):27-35,39
  相似文献   
8.
受风、浪、流多种动力因素的作用,海滩形态经常发生变化.建于海滩上的工程因沙堆积影响了使用,需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拦沙堤是海滩治沙中的重要措施之一.模型试验研究证明:在波浪作用下,堤前泥沙受到冲刷.从而达到防治泥沙堆积、拦阻海沙向海滩输送的目的.工程实施后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天津新港抛泥地的泥沙运动以往研究较少,其泥沙运动对航道的影响不说,本文利用现场实测资料,对抛泥区的潮流特征、泥沙运动规律作以分析研究,并首次在国内试用中子活化技术对底沙运动进行了示踪测定。  相似文献   
10.
从2003年6月-2006年9月三峡水库库水位按135 ~ 139 m方式运行(枯水期坝前水位139 m,汛期坝前水位135 m),其回水末端位于涪陵李渡附近,常年库区在丰都以下.分析了该阶段蓄水期三峡库区原型观测资料,研究了万州(—)涪陵李渡河段床沙沿程变化特性及淤积物的级配组成,由该河段的床沙粒径变化分析其泥沙基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