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水路运输   6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减振降噪技术的应用设计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高立冬  喻浩  王暖 《中国造船》2002,43(2):44-49
本文针对某型号测量船主要噪声振动源采取相应技术措施进行减振降噪综合治理研究,其中主机采用低频大载荷隔振器的单层隔振、辅机采用浮筏隔振装置、机座采用局部阻尼处理等措施。由于该船采用了先进的浮筏技术及其他隔振措施,在提高船上测量系统读取数值精度的同时,大大改善了船上水声设备测绘工作环境和船员的生活环境,提高了该船的设备使用寿命和船员体力极限。本船自噪声在低航速时已淹没在海洋背景噪声之中。特别是该船减振降噪装置在系统的声学匹配设计方面取得了进展,经实船验证,效果良好,证明该设计方法可行,对减振降噪技术在各型舰船上的工程应用开发研究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3.
为满足船载统一测控系统沟通无线偏馈射频链路进行遥测误码率测试的要求,进一步构建系统联调联试的动态射频信号环境,设计了船载测控雷达偏馈信号动态控制系统。通过系统监控台手动或自动远程控制位于天线背部中心体的数控衰减器,可实现雷达天线在对冷空的情况下接收偏馈射频信号幅度的变化,也可实现船载测控雷达系统联调过程中模拟目标动态变化情况,进而分析对系统跟踪性能的影响。该系统在数十次海上卫星测控任务准备过程中得以有效使用,检验了设备的工作性能,提高了任务准备的效率。  相似文献   
4.
王怀柱 《船舶》1996,(4):22-25
本类型船舶对船体振动要求严格。本文通过船舶设计过程中的主机选型、主机与主船体配合减振设计、螺旋桨与主船体配合减振设计以及甲板室结构设计中减振措施的采用,并经理论计算和实船试航测试表明,本船的船体振动响应控制在任务书规定的“国际商船振动综合评价基准”(ISO6954-1984E)限度内。  相似文献   
5.
通过介绍黄河水文测量船的外观造型设计,论述了小型多用途船舶外观造型设计的美学构思和原理方法.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航道水深测量方式,测量成本较高,而且,很多情况下,由于水浅等原因,较大的常规测量船不能到达,而难以测量.文中介绍了航道水深测量遥控测量船的设计原理和应用情况.遥控船上安装有测量系统,能够实现远程手动遥控测量和按预定航线自动导航测量.该船吃水浅、航速快、稳性好、遥控距离远,有2套动力系统,可远程自由切换,安全性高.2011年投入使用以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国外测量船技术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世界主要海洋国家的测量船、观测仪器、设备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航天测量船的任务航行工况设计,不同于任务前后的航线设计。为确保作为移动测控站的航天测量船完成对各类航天器的跟踪测控任务,其任务航行工况设计时必须考虑诸多约束条件。本文以某重大航天发射任务为例,介绍了航天测量船任务航行工况需满足的约束条件与优化设计技术.并对设计结果进行了分析,为其它船舶执行类似特殊任务的航行工况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黄河潼关吊机两用水文测量船的主要参数确定,适应黄河浅水、急流航区的平头双层浅隧道型线和适应水文测量工作要求的总布置。  相似文献   
10.
文章针对远望号新测量船备品备件库存量少、订货周期长、价格昂贵、岸基保障难、管理模式滞后等现实问题,从备品备件建库、开展进口备品备件的国产化论证、加强备品备件修复及维护、改进备品备件管理手段和方法、构建应急情况下备品备件保障机制等方面研究探索了新测量船备品备件保障模式,使备品备件保障走入安全、高效、经济的轨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