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1篇
综合类   5篇
水路运输   127篇
铁路运输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电子操纵模拟器 ,预演了第六代集装箱船在各种不利航行条件下进出洋山深水港区的航行过程 ,分析了风、浪、流等环境因素对船舶操纵的影响 ,确定了船舶安全进出港所需的航道宽度、船舶安全靠泊条件和掉头操纵水域尺度。大量的模拟试验研究结果证实 :洋山深水港区具有良好的船舶航行条件 ,船舶按一期工程小洋山方案 (一 )、小洋山方案 (二 )以及小洋山~镬盖塘方案进行靠离泊和掉头操纵无本质差异 ,主要不同点在于船舶通过窄口后小洋山方案 (一 )和小洋山方案 (二 )比小洋山~镬盖塘方案有较长的制动水域  相似文献   
2.
洋山深水港区一期工程是上海市“十五”期间最大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之一,建设洋山深水港区面临工程规模大、施工条件差、建设工期紧、技术难点多、质量要求高等特点。洋山深水港区一期工程的成功建设,产生了多项具有知识产权的技术。洋山港区管理中心是洋山港的标志性建筑,  相似文献   
3.
7月11日上午,2006年中国“航海日”庆祝大会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区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黄菊向大会发来贺信致以热烈祝贺。中国“航海日”活动组委会主任、交通部部长李盛霖为中国“航海日”永久性标志揭幕,随后与上海市市长韩正共同为中国航海博物馆揭牌。李盛霖在致辞中说,海洋是人类文明的摇篮,是世界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航海是人类认识、利用、开发海洋的重要手段,凝聚着人类对自然界不懈探索的智慧和勇气。海运是最有效、最经济、最环保的货物运输方式,是国际贸易的重要保障。中国拥有180…  相似文献   
4.
叶兴 《中国港口》2006,(1):35-35
一、洋山深水港一期码头顺利开港。标志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已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港口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 2005年12月10日,举世瞩目的洋山深水港区一期码头正式顺利开港营运。开港首月即已开通了65班欧洲航线,世界各大班轮联盟公司争相投入运力。最新统计资料显示,目前靠泊洋山港区的船型载箱量基本是6500~8500 TEU的超大型集装箱船。  相似文献   
5.
新常态下,上海港需大力推进港口结构调整升级,促进港城协调发展;同时顺应船舶大型化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水运管理》2011,(2):3
2011年1月20日,中海集团14100TEU集装箱船"中海之星"首航仪式在上海港洋山深水港区隆重举行。来自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监事会、上海市交通运输和港口管理局、  相似文献   
7.
交通运输部9月10日发布公告,由长江船舶设计院研发的长江中下游400TEU江海直达敞口型集装箱船及洋山深水港区平底船江海联运疏运模式(ATB)船组船型技术方案已通过评审,作为长江推荐船型使用。  相似文献   
8.
劳辉 《中国海事》2009,(3):25-25
最近一个时期以来,在港口码头的建设中,有的专家和主管部门,要求码头业主要建设接收和处理船舶压载水(灭活)设施,如洋山深水港区三期、湛江港化学品码头工程等。各方面意见不一致,建码头要不要建压载水(灭活)设施?  相似文献   
9.
邓孙禄 《水运管理》2008,30(9):36-38
目前,温州港状元岙深水港区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规划和建设,第1期2个5万t级(兼靠10万t级船舶)以集装箱为主的多用途码头已经竣工建成并即将投入营运,这将拉开“瓯江时代”向“东海时代”跨越发展的序幕,成为温州港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为我国东南沿海港口又新添一颗耀眼的明珠,同时也是温州人民向改革开放30周年的献礼,更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成果。  相似文献   
10.
美丽的地球是人类生存的空间;广阔的海洋则是人类生命的摇篮。内陆人向往海洋,沿海人更是依恋海洋。我国是一个大陆国家,但也是一个有着数千公里海岸线的海洋大国。从鉴真六渡日本到郑和下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