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55篇
  免费   251篇
公路运输   3149篇
综合类   839篇
水路运输   1263篇
铁路运输   898篇
综合运输   257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136篇
  2022年   124篇
  2021年   162篇
  2020年   153篇
  2019年   158篇
  2018年   82篇
  2017年   99篇
  2016年   131篇
  2015年   203篇
  2014年   314篇
  2013年   364篇
  2012年   420篇
  2011年   430篇
  2010年   366篇
  2009年   414篇
  2008年   411篇
  2007年   341篇
  2006年   309篇
  2005年   294篇
  2004年   252篇
  2003年   215篇
  2002年   172篇
  2001年   122篇
  2000年   124篇
  1999年   77篇
  1998年   84篇
  1997年   63篇
  1996年   60篇
  1995年   59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35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3篇
  1965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涵秀  冯多  徐林荣 《公路》2022,(6):8-15
针对高速公路深厚软基过渡段处置的困难与不足,结合公路工程特点,引入铁路领域桩板结构地基处理方法。结合具体工程案例,基于非饱和渗流-固体力学耦合数值分析理论,对比分析一般悬浮桩与桩板结构在过渡段的处理效果并进行关键结构的参数分析。结果表明:对比过渡段工后差异沉降、总沉降、水平位移等评价指标后,桩板结构相比一般方案对过渡段的处置效果更优越;差异沉降受桩体间距影响较敏感,实际设计中需多次试算以保证工程设计经济性;混凝土板厚度是控制差异沉降的关键参数,较大的混凝土板厚度可有效改善深厚软基上各结构间的过渡效果。  相似文献   
2.
3.
4.
针对3洞小净距隧道围岩压力计算问题,基于普氏平衡拱理论,将围岩压力看作单洞隧道的基本压力与相邻隧道开挖引起的附加压力之和,提出适用于3洞小净距隧道的围岩压力计算方法;根据该计算方法研究不同岩柱厚度、开挖跨度和开挖高度对围岩压力的影响规律,并将该计算方法应用于确定八达岭长城站3洞小净距隧道围岩压力。结果表明:随着岩柱厚度的增加,围岩压力不断减小,当岩柱厚度达到某一值时,围岩压力与单洞隧道相同;岩柱厚度、边洞跨度和中洞高度变化影响整体围岩压力,中洞跨度和边洞高度仅影响各自单洞围岩压力;3洞小净距隧道的最优开挖顺序为"先边洞、后中洞",中洞围岩压力大于边洞,应力值最大点为中洞顶部。施工中应注意中洞围岩稳定,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岩柱区域进行加固。  相似文献   
5.
压力分散型预应力锚索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京福高速公路邵三段某合同段的复杂地形地质条件,阐述压力分散型预应力锚索施工工艺及关键技术、锚索差异荷载增量计算方法、质量检验及结果。  相似文献   
6.
7.
8.
梁林 《汽车维修》2005,(8):45-45
一辆帕萨特B5轿车,因空调不制冷来我公司维修。打开发动机罩盖,起动着车后,发现压缩机电磁离合器吸上之后马上又断空调系统电路图,对其仔细研究,结果发现能够控制压缩机通、断的,不仅有温度控制开关,而且还与空调压力开关相通。难道是压力开关坏了?仔细查看压力开关线路(帕萨特B5没有电脑空调自检系统),并对压力开关插头进行短接,压缩机开始连续工作,但发出刺耳的“吱……”响声,很明显,压缩机发卡。  相似文献   
9.
曲轴校直工艺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分析了曲轴弯曲原因,围绕压力校直和滚压校直两种校直工艺在球默铸铁曲轴生产上的应用进行试验研究,为球墨铸铁曲轴生产采用校直工艺取得了理论依据,并在大批量生产中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连续梁中间支承砌体偏心受压状态的力学模型,从现行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J3-88)给定的梁端支承砌体所受支承压力的偏心距计算公式出发,导出了连续梁中间支承砌体所受支承压力的偏心距计算表达式,算例表明,当连续梁相邻两跨的跨度相差悬殊或者所受楼面活荷载较大时,其中间支承砌体所受支承压力的偏心距不可忽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