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2篇
综合类   27篇
水路运输   2篇
铁路运输   2篇
综合运输   1篇
  2024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叙述了犬同种异体肝段互换异位移植的手术方法。14例手术9例成功,说明该方法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占全肝重量30%的供肝段(左外叶下段)植入右肝下间隙,不会造成明显的腹腔占位问题。此处,供肝段位置接近生理状态,手术操作较为方便。供肝段切取的技术要求较高,任何损伤供肝段肝动脉和胆管支的疏忽都将导致供肝段的废用。尽量缩短供肝段的缺血时间亦是保证移植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与肝组织HBV-cccDNA及HBV-DNA载量、血清HBV-DNA载量、肝脏病理及肝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0例CHB及3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占CD4~+T细胞百分率;并对其中22例患者行肝组织活检,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CHB患者肝组织HBV-cccDNA、HBV-DNA载量;肝组织进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Masson染色、网染、VG染色,行炎症(G)分级及纤维化(S)分期;同期检测肝功能ALT水平,并对各检测值进行比较和相关性分析。结果 CHB患者外周血CD4~+CD25~+CD127~(low/-)Treg细胞的百分率为(9.27±2.07)%,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4.96±0.9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HB患者外周血CD4~+CD25~+CD127~(low/-)Treg细胞与血清HBV DNA(lgIU/mL)载量呈正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r=0.38,P<0.05);与肝组织HBV-cccDNA及HBV-DNA(lgcps/mg)均无明显相关性(Pearson相关系数r分别为0.162、0.306,两者均P>0.05);与肝组织炎症级别及纤维化分期均无明显相关性(Spearman秩相关系数r分别为0.056、-0.047,两者均为P>0.05);与ALT亦无明显相关性(Pearson相关系数r=0.044,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4~+CD25~+CD127~(low/-)Treg细胞水平明显升高且与血清HBV-DNA载量呈正相关,提示Treg细胞在慢性乙型肝炎中发挥着重要的负性免疫调节作用,可能是导致病毒复制持续存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张松  辛一涛 《世界海运》2003,26(6):55-55
船舶在海上航行时,海员的身体会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不良影响,如果能掌握一定的健康知识并及时调整好身体的三道防线,那么对航行中的海员来说身体的健康会形成良性的循环.  相似文献   
4.
腹部CT图像中肝脏区域提取是医学图像分割中的难点之一。本文基于多尺度分析的思想,提出将肝脏区域的粗分割与肝脏轮廓精细定位相结合的方法解决肝脏分割的算法复杂性和分割精度的矛盾。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算法除具有较高的分割精度和较低的计算复杂性之外,还适用于不同层次的腹部CT(Computed Tomography)图像中肝脏区域的提取,为肝脏的三维重建和疾病诊断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异丙酚对兔在体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时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40只家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分别为缺血再灌注组(A组)、缺血再灌注加生理盐水2 mL/(kg.h)组(B组)、缺血再灌注加异丙酚8mg/(kg.h)组(C组)和假手术对照组(D组)。各组于再灌注后306、0 min测定肝组织和血浆中ET-1与NO水平以及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的水平,并进行肝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与D组比较,A、B、C组于再灌注后30 min及60 min时,肝组织和血浆中ET-1均呈上升,但C组的上升程度明显低于同时间点的A、B两组(P<0.01);同时肝组织和血清中NO呈下降,但C组的下降程度明显低于同时间点的A、B两组(P<0.01);血清ALT、AST均升高,但C组的升高程度明显低于同时间点的A、B两组(P<0.01);肝细胞形态学发生异常改变,C组的肝脏淤血明显较A、B两组轻,肝细胞变性坏死不明显。结论异丙酚通过保护肝窦内皮,降低机体内ET-1水平,提高NO水平,改善肝脏微循环障碍,对HIRI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肝海绵状血管瘤 (CHL)与性激素及其受体的关系。方法 采用同位素放免法测定 3 8例CHL患者术前外周血性激素 (E2 、PRO、T)水平 ,免疫组化ABC法检测瘤组织中激素受体 (ER、PR、EGFR)的表达。结果 ①CHL男性患者外周血清雌二醇 (E2 )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男性 ,而女性CHL患者血睾酮 (T)及雌二醇 (E2 )的水平却较正常女性为低 ;②增殖型和萎缩型CHL患者外周血E2 、PRO、T无差别 ;③ER在增殖型CHL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萎缩型 ,差别显著 ,EGFR在增殖型和萎缩型中均有高表达 ,但两型比较无差别 ,PR在两型中的表达很低。结论 CHL男性患者血雌二醇增高 ,而女性血睾酮及雌二醇降低。CHL为雌激素依赖性肿瘤 ,ER和EGFR的高表达均可能与CHL增长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褪黑素对克山病病区低硒粮喂养的大鼠肝脏损伤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将SD大鼠分为3组 ,分别用低硒饲料、低硒饲料加硒、低硒饲料加褪黑素灌胃饲养 ,观察大鼠体质量增加情况。 12周时检测血Se、血GSH Px活性、肝组织MDA水平及肝组织病理损伤情况。结果  12周时低硒组大鼠的体质量增加明显低于其他两组 ,血Se、血GSH Px活性较加硒组 (对照组 )显著降低 ,肝组织MDA及光镜下肝脏病变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加硒组与褪黑素组MDA无显著差异 ,光镜下两组均未见肝坏死。结论 褪黑素可预防克山病病区低硒粮引起的大鼠肝脏损伤 ,其保护作用可能与抗氧化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150只成年SD大鼠肝脏及其附属管道的解剖学研究,明确了大鼠肝脏的位置、分叶、形态、韧带、管道系统及与周围脏器的毗邻关系,同时测量了肝脏各叶径线、重量百分比及肝脏附属管道的长度和直径。结果表明:大鼠肝脏分为6叶,即左外叶、左内叶、中叶、右叶、尾状叶、乳头叶,各叶县有相对独立的Glisson系统和肝静脉回流系统;各肝叶形态、比例较为恒定。本文还对以大鼠作肝胆疾病医学研究模型,如肝叶切除、肝脏再生、肝移植等的应用解剖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鹅短期强制填饲形成肥肝后,终止填饲观察肝脏生理性恢复情况。终填15 d、30 d后,体重和肝脏重快速恢复,接近正常;血液中TBA、TG等变化规律不明显,CHO终填30 d恢复,TP、ALB、GLO等体症蛋白含量变化不显著,ALT、AST、LDH、CHE等酶类填饲后大幅上升,终填后迅速回复,其中AST填后含量达191.8 U.L-1,升高2.87倍,终填15 d、30 d回复到正常的106.67%和84.44%;肝细胞内脂肪空泡迅速减少,终填30 d基本消失,向正常肝细胞过渡。试验结果表明肥肝生产是正常可逆的生理过程,通过自然放养,可基本回复到正常状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对肝大部切除后残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清洁级雄性SD大鼠115只,体重230~280g,其中25只随机分为5组:70%单纯肝切除1组(PH1)、70%肝切除合并缺血再灌注1组(PHIR1)、10s-10s循环3次后处理组(IPO1)、30s-30s循环3次后处理组(IPO2)和60s-60s循环3次后处理组(IPO3)。再灌注6h后取各组大鼠下腔静脉血及残肝组织,测定血清ALT、AST活性及肝细胞凋亡指数,选取保护效果最佳的后处理方案。剩余90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PH2组、PHIR2组和IPO组,并于再灌注1、6、12、24、48h取各组大鼠下腔静脉血及残肝组织,每时点6只,测定血清ALT、AST活性及肝组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岐化酶(SOD)、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结果与PH1组比较,PHIR1组、IPO1组、IPO2组和IPO3组血清ALT和AST活性、肝细胞凋亡指数均升高(P<0.05);与PHIR1组比较,IPO1组、IPO2和IPO3组血清ALT和AST活性、肝细胞凋亡指数均降低,但仅IPO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选择IPO2组作为后处理方案,与PHIR2组比较,IPO组各时点ALT、AST活性和MDA、MPO表达水平降低(P<0.05),SOD表达水平升高(P<0.05)。结论缺血后处理可以减轻肝大部切除后残肝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与抑制氧化反应,减少自由基生成,减轻炎细胞浸润等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