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水路运输   2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火箭助飞鱼雷对潜攻击效能评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经典的WSEIAC方法,详细分析火箭助飞鱼雷对潜攻击的效能评估体系,给出相应的数学模型及研究方法,最后得出几点启示。研究结果将对火箭助飞鱼雷对潜攻击效能仿真的研究有比较强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反潜巡逻机空投鱼雷发现概率仿真研究(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反潜巡逻机具有速度快、范围大、效率高、能力强等特点,从而使得反潜巡逻机投放的空投鱼雷成为现代反潜力量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提高作战效能,有必要对反潜巡逻机投放空投鱼雷发现概率进行深入的研究,该文分析研究了反潜巡逻机投放空投鱼雷的作战使用方式,并建立了仿真数学模型,对其三种攻击方式下的发现概率进行了计算分析,对向潜艇人概位置点攻击方法造成的发现概率偏低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可为反潜巡逻机空投鱼雷作战使用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舰载直升机应召搜索时使用特种浮标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使用声纳浮标搜索时,水声环境对搜索效能影响很大,通过布设特种浮标可以测得当面海区水声环境,确定浮标工作深度和作用距离。分析了舰载直升机布设特种浮标的方法和布设模型,针对布设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对策,为舰载直升机应召搜索时使用特种浮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快速准确地对潜艇进行的识别在航空反潜作战中是进行战场态势评估和战场决策的基础。通过搜索潜艇中提取搜索的特征信息,结合贝叶斯网络,使用了“两步”对潜艇目标进行识别,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实例验证,其结果与事实相一致,显示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单机吊放声纳巡逻搜索线长度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使用吊放声纳建立巡逻搜索线作战机理的详细分析,建立了单架反潜直升机使用吊放声纳搜索时的巡逻线长度模型,并应用该模型进行了分析和计算,得出了当探测点间距为吊放声纳有效探测距离的1.3倍时单机巡逻线长度达到最大值的重要结论,为反潜直升机使用吊放声纳进行巡逻反潜时的作战使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潜艇是现代海战中水面舰艇面临的主要威胁之一。运用智能决策支持技术建立的水面舰艇对潜防御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可以在瞬息万变的海战场态势下辅助舰艇指挥员迅速、准确地做出舰艇对潜防御决策。介绍了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基本结构,对系统各部分的设计与实现进行了分析,强调了人工神经网络与专家系统相结合进行系统相关部分设计的重要性,并且指出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关键技术和开发困难,对舰艇编队对潜防御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驱护舰编队使用拖曳声纳反潜的队形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在分析驱护舰编队反潜队形配置原则的基础上,提出将拖曳声纳哨舰部署在编队前方的三种队形组成样式。通过计算优质因素FOM估算拖曳声纳作用距离,进而确定驱护舰编队使用拖曳声纳反潜的舰距配置。论文研究成果对驱护舰编队反潜队形配置研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航渡中反潜直升机的配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面舰艇编队航渡时,针对潜艇威胁,通常利用反潜直升机隐蔽、迅速的优势,将其配置在某一区域实施警戒,以达到对潜防御的目的。本文基于潜艇的威胁方向,分别对编队前方、侧翼以及综合前方和侧翼,探讨了反潜直升机警戒线的配置方法。在确定反潜直升机使用吊放声呐搜索方法的基础上,采用自同步思想,对反潜直升机警戒线的配置参数给出了定量描述。得出的结论实用、可行,为制定对潜防御方案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随着潜艇技战术的发展,反潜难度进一步加大。单一平台现已无法有效遂行反潜任务,水面舰艇编队网络一体化反潜集水面舰艇反潜、航空反潜优势于一体,是现代反潜主要的、行之有效的反潜方式。  相似文献   
10.
航空反潜概念建模是对航空反潜军事行动的第一层抽象,也是航空反潜仿真系统建立的基础。航空反潜概念模型的正确与否,是否真实地反映航空反潜作战行动,将直接影响航空反潜仿真系统的可靠性。基于AHP方法对航空反潜概念模型的专家确认方法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