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公路运输   1篇
水路运输   5篇
铁路运输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冷梅 《中国航海》1998,(2):48-51
本文通过冬季巴士海峡偏北大风个例的计算分析,认为大气的不稳定、狭管效应对该海区偏北大风的形成起重要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用于船舶的预报此类大风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做好极端天气通航条件研究,是保障三峡枢纽通航及运行安全的重要基础。通过观测大风气象条件下船舶通航原型,归纳了6级以上大风条件下近坝水域的航道适航性能,即不同航段风力场、风速、风向与避风区分布规律;通过数值模拟耐波性关键指标,即船舶遇风风压倾侧力矩与风压复原力矩对比值,归纳了不同类型船舶的适航性能及抗风能力差异性。计算结果表明:三峡船闸上引航道在其连接段水域出现6级以上大风时,船闸及引航道水域风力可能小于6级;因风向与引航道轴线夹角小,进出闸船舶受大风影响也较小;在近坝其他水域因大风禁航时,船闸及引航道封闭式、控制性通航是可行的。研究结论为三峡通航机构积极解决大风气象条件下应急通航难题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风速数据进行时间序列分析,建立风速预测模型,实现大风灾害的预警,对提升高铁运营安全保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某高铁客运专线防灾系统的历史风速数据,建立了一种基于LSTM神经网络的大风预测模型,使用TensorFlow平台进行模型参数训练,并结合实际监测数据进行了模型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预测未来20 min的大风效果较好,预测20~30 m/s大风时的平均误差为13.4%。该研究可为高铁大风预警技术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此文从安全角度论述了如何做好多方面准备,确保大风天气下操纵船舶走航道、靠离泊的安全与高效,尽最大努力避免航海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邢承海 《世界海运》2004,27(5):21-22
黄骅港因航道水深受限,制约了船舶的装载,为了有效提高船舶的装载量,应对制约船舶装载的各种因素加以综合考虑,采取相应措施,以便提高船舶和港口的经营效率,减少双方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6.
风速预测是风致灾害预警的关键技术。针对高铁大风预测中延迟性和误报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完整集合经验模态分解(CEEMDAN)和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STM)的组合预测模型对高铁沿线风速进行预测。为了减少预测模型的复杂度和提高模型预测精度,原始风速数据用CEEMDAN分解并利用样本熵(SE)理论将分解出的分量按照样本熵近似值重组成趋势、细节、随机三分量后用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建立预测模型。以高铁沿线某段风速气象数据为例,实验结果表明,与其他预测方法相比,本方法可有效降低预测延迟性和提高预测精度,准确追踪风速的波动性和非线性非平稳的变化,性能更加优越。在高速铁路沿线大风预测中能够发挥良好的适用性,减少大风预警的误报或不报等情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大型集装箱船因为受风面积大,大风浪对大型集装箱船安全靠离泊带来极大的事故隐患和风险,需要认真加以防范.分别分析了风、浪、流等对大型集装箱船舶靠、离泊的影响.并结合引航实际,大型集装箱船靠泊、离泊时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8.
大风天气造成车辆失稳、侧翻、货物跌落等事故是一类复杂的动力学问题,给相关事故处理工作带来了困难。针对大风天气下的事故致因,尤其强风是否对事故有直接影响等实践问题,首先通过大风事故的地域分布、形态分布,分析大风天气的典型事故特征;然后利用动力学仿真和有限元仿真,对大风天气条件下“新疆三十里风区”涉及货运车辆的事故开展深入研究,并探讨大风天气货运车辆行驶稳定性、货物栓固稳定性等关键问题;最终针对大风天气的事故预防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