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9篇
  免费   76篇
公路运输   188篇
综合类   155篇
水路运输   30篇
铁路运输   45篇
综合运输   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2 毫秒
1.
笔者通过对丰都丁庄裂口工业区滑坡的机理分析及工程实践经验,总结出了滑坡致滑的四大主要因子———内因、库位降落、暴雨和地震.提出了各因子致滑概率的度量指标及其致滑概率的标准值,建立了概率统计分析方法,并将此方法用于丰都丁庄裂口工业区滑坡的致滑概率分析,所得的结论与实际情况比较吻合.  相似文献   
2.
以奉(节)巫(溪)高速公路孙家崖隧道为工程依托,探讨隧道穿越滑坡体时隧道施工对滑坡体的影响机制与处治技术。在滑坡形成机理与变性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基于理论研究和数值分析方法提出针对性的滑坡体综合防治措施设计;采用多方位的监控量测措施全程监控了隧道开挖施工扰动对滑坡体形变的影响,并由此探讨隧道与滑坡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滑坡体抗滑桩处治方案减小了隧道开挖对滑坡体稳定性产生的不利影响;隧道支护措施能同抗滑桩支挡结构一起组成组合抗滑结构体,有利于滑坡体的稳定。  相似文献   
3.
针对云南某膨胀土斜坡地基上路堤滑坡,从地形地貌、裂缝分布、人为因素等方面分析了成因.结合补充勘察、深层观测确定主滑动面位置,通过室内试验和稳定性反算确定滑带强度参数.在计算下滑力的基础上,结合路堤填料情况、施工条件、滑坡体状况确定了卸载+抗滑桩分级支挡+路基加筋+排水梳理坡面防护的综合处置方案,并取得了良好的处置效果.  相似文献   
4.
张玉芳 《铁道建筑》2020,(4):150-154
红层软岩地区铁路工程建设中滑坡问题突出。本文结合西南地区一铁路红层滑坡治理工程,利用该地区红层滑坡的现场调查结果,从红层软岩特性、地层岩性、地质地貌、水文地质条件、深孔位移监测数据等多方面对该地区铁路滑坡形成机理进行分析,并论述红层滑坡与一般滑坡的不同点,分析红层软岩岩体力学特性、地层主要成分以及红层软岩中的粉砂质泥岩在不同风化程度下的力学特性。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治理措施,并对治理措施进行评价。总结得出地层岩性、地质水文、人为因素是导致红层滑坡病害发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文章结合鹰阳关-莲塘二级公路K54+800处滑坡采用预应力锚索结构施工实践,介绍了预应力锚索抗滑桩结构在滑坡处治中的注意事项及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6.
山前区云母石英片岩风化层滑坡分析与治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结合合福铁路某滑坡,从地形、地质特征、地下水、地表降水等特点综合分析该滑坡的形成机理,确立滑坡体的合理滑面、规模,并结合滑坡体特征采用减载、支挡防护及排水治理方案进行综合整治。研究结果:通过施工完成后近1年的变形监测及雨季检验,该滑坡体整体稳定。研究结论:对于山前区云母石英片岩风化层滑坡,应该从地形、地质特征及降水等角度合理确定滑坡体的性质,并采取有针对性的加固措施。  相似文献   
7.
基于Takens理论和SVM的滑坡位移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滑坡变形时序非线性,数据量少的特点,引入Takens理论,采用支持向量机(SVM)建立其预测模型,建模过程中,比较了由不同核函数获得的SVM模型的性能,同时将SVM与RBF、El-man神经网络模型进行外推7步预测试验比较。结果表明:RBF核函数具有更好的工程实用价值;在有限样本情况下,SVM预测模型具有更好的准确性和泛化性,其7步预测平均误差率控制在5%以内,可见该方法在滑坡变形预测方面极具潜力。  相似文献   
8.
用预应力锚索抗滑桩整治公路深层滑坡灾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几个工程实例,介绍了采用预应力锚索抗滑桩整治公路深层滑坡灾害这一新方法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和整治效果.将锚索的一端锚固于稳定基岩内,另一端与抗滑桩顶相连,然后对锚索施加预应力,将抗滑桩由一端嵌固、另一端自由的“悬臂式”受力状态改变成一端嵌固、另一端支承的“简支”受力状态,从而达到整治滑坡灾害的目的.近年来,作者采用这种方法整治了30余个滑坡灾害工程,都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效果.一般可节省灾害整治费用20%~40%.  相似文献   
9.
不同安全系数定义下抗滑桩上推力设计值不同,探讨了不同安全系数下对滑坡推力设计值的影响,采用下滑力超载储备安全系数计算的滑坡推力设计值最大,同一强度储备安全系数的推力设计值大于双强度储备安全系数下的滑坡推力J设计值.提出了双强度储备安全系数的滑坡推力计算,此中定义更符合边(滑)坡破坏的实际情况,传统的滑坡推力设计采用下滑...  相似文献   
10.
结合 31 9国道滑坡的治理 ,从技术、经济方面比较分析了两种不同方案 ,提出了经济合理的处理方法 ,对川中地区滑坡治理提供了经验和思路 .工程已在实施中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