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铁路运输   18篇
综合运输   1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结合南阳站2005年至2006年天窗修工作情况,对影响天窗修兑现的重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提高天窗修兑现率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齐辉 《铁道车辆》2007,45(12):29-31
根据西安铁路局2006年红外线轴温探测系统运用数据以及全路运用货车轴承使用现状,结合货车技术管理系统(HMIS)的使用,提出了提高红外线轴温探测系统热轴兑现率的具体方案。  相似文献   
3.
红外线二代机轴温探测系统误报热轴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工作环境恶劣、阳光干扰、设备故障等原因,造成红外线二代机轴温探测系统兑现率低,提出通过改善磁头性能,采用动态定标检测和强化职工技术教育等措施,以提高探测系统的兑现率。  相似文献   
4.
刘毅 《广西铁道》2009,(4):16-17,19
阐述了中时指标的概念、计算及影响中时的因素。针对南宁南站存在着影响中时指标完成的问题,采取提高无调比重、大力压缩非生产性时间、提高日班计划质量的对策,达到了压缩中时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分析影响兖州北站阶段计划兑现率的各种因素,提出规范运输组织体系,理顺作业顺序;加强作业盯控,补强关键岗位力量;科学界定车场分工和线路运用;明确和规范有关作业事项;强化联劳配合,形成保畅合力;完善考核机制,调动各方积极性;充分利用周边车站的能力等提高阶段计划兑现率的应对措施.经过实践验证,兖州北站的阶段计划兑现率得到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6.
从车辆轴温智能探测系统热轴兑现情况的统计分析入手,提出了提高热轴兑现率的途径方法。  相似文献   
7.
1 2007年工作总结 1.1 部、局定任务指标顺利完成 2007年,全局采购进料总额57.3亿元,为年计划的133%.其中,铁道部集采专供34亿元,路局采购14.5亿元,物资供应总段采购4.9亿元,各站段自购4亿元.集中采购占总采购额的93%.采购总额中,采购局多元经济企业产品2.9亿元,为年计划的145%;全局供应总额56.9亿元,为年计划的132%.供应兑现率达到了99.9%,比计划指标高1.9%;全局物资采购节支1.6亿元,为年度指标的160%;全局能源消耗总量153.4万t标准煤,比铁道部下达的控制指标低13.6万t标准煤.万元营业收入综合单耗0.5t标准煤,比铁道部下达的考核指标低0.05 t标准煤.  相似文献   
8.
我国铁路运用现场应用的红外线轴温探测系统存在兑现率低等问题,对列车的正点运行造成了较大的影响。本文从我国采用的红外线轴温探测系统的基本原理出发,分析它误报率高的原因,提出通过改进红外线轴温探测系统探头的工作原理,由原有的探头采集每次一点改为每次进行多点采集,热轴判别方式由线到面的技术改进方法,来提高红外线轴温探测系统热轴兑现率,并提出将红外线照相技术引入到红外线轴温探测系统构想。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由于行车调度员阶段计划兑现率低下的问题始终不能得到很好解决,从而产生机车运用效率不高、乘务员经常操劳、车流总是积压,以及车站值班员对于阶段计划不能正常完成等问题.从兑现率的概念、原理、意义以及人员业务素质、车流调整、机务配合、非正常情况下行车组织等方面着手,分析了行车兑现率低对运输工作带来的影响,以及行车兑现率低下的多种因素,并就深入学习列车运行图、加强信息沟通、提高阶段计划准确性等提出了提高开车兑现率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0.
正2014年4月1日,南昌铁路局针对货运市场回暖实际,全力做好运力保障工作。在落实运力互保机制的前提下,重点提高货运计划的兑现率。根据客户的订车需求,合理编制旬计划,预推未来10天车流情况,掌握卸车站到达量、空车调整去向等数据,提前制订后几天空车计划,为编制货运日计划提供依据;根据施工"天窗"、技术站作业能力等情况,科学合理编制日班计划,及时配空挂运,督促检查车站当日计划执行情况,确保计划落实兑现。与此同时,南昌铁路局还积极推行"实车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