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5篇
  免费   34篇
公路运输   141篇
综合类   89篇
水路运输   42篇
铁路运输   92篇
综合运输   5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红黏土因其具有孔隙比大、易压缩等不良工程特性,常在工程建设中引起一列工程问题.为此,采用聚丙烯纤维对红黏土进行加固,并采用核磁共振(NMR)技术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对不同含量纤维加固后土体的宏微观特性进行测试,得到以下结论:1)不同含量纤维加固后红黏土的T2谱形态基本保持一致,均在弛豫时间为1 ms附近出现峰值,且纤维含量为0.2%时,试样内部信号最强;不同含量纤维加筋土内部的孔径主要分布在0.01μm到0.05μm之间,且0.02μm孔径所占比例最大;试样的孔隙度和T2谱峰值面积随纤维含量的增加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且均在纤维含量为0.2%时到达最大值;2)纤维能够明显增加红黏土的抗压强度,加筋土的抗压强度与纤维含量保持良好的线性增加关系;且随着纤维含量的增加,试样由脆性破坏逐渐表现为韧性破坏特征.3)纤维在土体中起到加筋作用,显著增加了土体间的连接力,且纤维相互交叉连接形成了空间网状结构,限制了土体的变形,使得加筋土抗压强度增加并表现出韧性破坏特征.  相似文献   
2.
胡炳藩 《公路》1991,(5):7-10,6
用粘性土填料修建加筋土挡墙,是国内外正在研究的课题。用高液限、细颗粒、大含水量、高孔隙率、高收缩率、低内摩擦角及低于塑限时,浸水膨胀的红粘土作填料修加筋土挡墙,则是一个新的探索领域。  相似文献   
3.
4.
<港口法>出台了,其改变了长期以来港口事业无法可依的状况,使港口规划、建设、维护、经营、管理及其相关活动走入了法制的轨道.  相似文献   
5.
采用酵母菌花环试验对31例牙周炎患者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循环免疫复合物、补体C_3含量进行了检测,并与正常组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牙周炎患者红细胞膜免疫复合物及循环免疫复合物均升高,补体C_3含量降低,且皆与正常组有显著性差异。作者认为:免疫复合物在牙周炎发病机理中有一定的意义,牙周炎患者红细胞免疫对清除循环免疫复合物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位居目前山岭公路隧道建设规模世界第一,举世瞩目。在设计上借鉴世界特长公路隧道经验,创造了众多设计亮点,尤其是在国内特长公路隧道首次设计特殊灯光段。论述特殊灯光带施工过程所采用的施工工艺及方法。  相似文献   
7.
捕鱼27招     
秦欣 《船艇》2006,(12):42-47
第一招抛鱼钩 选择一种调味品,任何调味品都可以。但是不要忘记鱼饵。如果你想愚弄深海鱼,例如红鳍笛鲷和鳕鱼,那么不要忽略抛鱼饵。抛的深浅主要取决于腕力和鱼竿的顶端。轻轻地横扫而不是急拉猛扯。要向大海深处或是风中抛去。不断地改变鱼线的方向直到你发现有反应。当你感觉鱼饵向下扯动时,一场较量就要开始了。要用力向上拉鱼线了。在海上巡航以求找到新的地点或是在熟悉的地形处锚泊,事先一定要仔细勘测。  相似文献   
8.
文章介绍了湘南地区红粘土的工程特性,分析了采用红粘土填筑路基可能存在的工程隐患,提出了路基填筑工程性质指标要求和施工工艺,对路基修筑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10.
高速铁路钢轨打磨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我国高速铁路上运行车辆的车轮型面设计钢轨的预打磨轨头廓面.按照该预打磨轨头廓面对钢轨进行预打磨,可有效改善轮轨的接触状态.给出了适用于不同车轮型面的钢轨预打磨深度理论设计值以及适用于LMA和S1002G车轮型面的钢轨预打磨轨头廓面.关于预打磨后的实际轨头廓面与预打磨设计廓面的误差,在轨距角部位应控制在-0.1~0.3 mm范围内.建议我国高速铁路的钢轨打磨周期为每30~50 Mt通过总重打磨1次,对于无砟轨道取上限,有砟轨道取下限;关于60kg·m-1钢轨的预打磨深度,在轨距角部位应达到0.8~1.5 mm,在主要轮轨接触部位应大于0.3 mm;钢轨打磨后的表面粗糙度应小于10μm;采用48磨头打磨车时应打磨3~4遍,采用96磨头打磨车时应打磨2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