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8篇
  免费   34篇
公路运输   537篇
综合类   409篇
水路运输   491篇
铁路运输   232篇
综合运输   18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93篇
  2013年   115篇
  2012年   159篇
  2011年   179篇
  2010年   130篇
  2009年   147篇
  2008年   143篇
  2007年   205篇
  2006年   166篇
  2005年   87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EH4电磁成像系统是一套目前较先进的电磁勘探方法,具有探测深度大、设备轻、速度快、费用低、精度较高、直观等特点。地震反射法具有探测深度大、对地形要求不高、可划分多层界面、能提供波速、精度较高等特点。文章首次把EH4电磁法与地震反射法联合运用于高速公路长大深埋隧道勘察中,两者结果基本一致,由此成功解译出了隧道的软弱层、地下水及断层破碎带的位置,并划分出隧道的围岩类别,为高速公路长大深埋隧道提供了一种新的综合勘察方法。  相似文献   
2.
借助系统论、信息论、协同论、符号学、现象学等学科原理,从审美的符号图式、形式图式、结构图式、环境图式、协同图式、智能化图式和接受图式诸单元入手,建构起了现代桥梁建筑美学的基本框架,为现代桥梁建筑的设计和建造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温州乐清湾港区试挖槽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长新 《港口科技》2007,(12):16-18,26
乐清湾避风条件好,潮流动力强,含沙量小,具有较好的建港条件。介绍了乐清湾试挖槽情况,对试挖槽进行了监测分析,指出数据分析表明试挖槽基本处于冲淤阶段,乐清湾港池开挖实行浅水深用的开发方案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综述了湘潭湘江四大桥桩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过程中对原材料的选择,及其在实际工程应用过程中灵活使用外加剂后掺法解决了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不良的问题,保证了工程的质量和施工进度。  相似文献   
5.
苏祖平  欧阳华林 《公路》2006,(9):107-111
通过平板抗裂试验,研究了海工耐久混凝土的早期抗裂性,采用RCM法研究了海工耐久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的能力。结果表明,使用P.Ⅱ42.5(R)硅酸盐水泥、Ⅱ区中砂、5~25 mm碎石、Ⅰ级或Ⅱ级低钙粉煤灰、粒化高炉矿渣粉及新一代高性能高效减水剂,可以配制出C 50~C 60海工耐久混凝土。  相似文献   
6.
水深对船舶运动和波浪载荷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利用简单Green函数法计算二维水动力,特切片法用于有限深水中船舶运动和波载的计算。对实船试算了迎浪航行时几种不同航速和水深的组合,计算结果(垂荡和纵摇响应、舯弯矩和钟前1/4船长处剪力)表明水深的显著影响。水深变浅,垂荡和纵摇响应峰值变小,弯矩和剪力变大,航速越大水深的影响越显著。  相似文献   
7.
王建文 《中国造船》2007,48(B11):227-231
讨论了北部湾边际油田-WZ11-1N油田开发的工程策略,通过技术和经济上的综合分析,WZ11-1N油田采用了“三一”模式依托开发的成果,在应用涠洲地区成熟的、较先进的工程技术和开发经验的基础上,对依托平台/管线的处理工艺和寿命进行了详细的优化和校核,同时采用了电力组网新技术,达到了降低工程投资,提高油田收益的目的。另外在总体布置上为未来油田的依托开发预留了空间。  相似文献   
8.
Remote sensing technique was applied to estimate suspended sediment concentration (SSC) and to understand transportation, distribution and deposition of suspended sediment in the estuary and throughout the coastal sea, off the Ganges–Brahmaputra River mouth. During low river discharge period, zone of turbidity maximum is inferred in the estuary near the shore. SSC map shows that maximum SSC reaches 1050 mg/l in this period. Magnitude of SSC is mainly owing to resuspension of the bottom surface sediments induced by tidal currents flowing over shallow water depths. The influence of depth on resuspension is farther revealed from the distribution and magnitude of SSC along the head of Swatch of No Ground (SNG) submarine canyon. During high river discharge period, huge river outflow pushed the salt wedge and flashes away the suspended sediments in the coastal sea off the river mouth. Zone of turbidity maximum is inferred in the coastal water approximately within 5–10 m depth of water, where the maximum SSC reaches 1700 mg/l. In this period, huge fluvial input of the suspended sediments including the resuspended bottom sediments and the particles remaining in suspension for longer period of time since their initial entry control mainly the magnitude of SSC. In the estuary near the shore, seasonal variation in the magnitude of SSC is not evident. In the coastal sea (>5 m water depth), seasonal influence in the magnitude of SSC could be concluded from the discrepancy between SSC values of two different seasons. Transportation and deposition of suspended sediments also experiences seasonal variations. At present, suspended sediments are being accumulated on the shallow shelf (between 5 and 10 m water depth) in low discharge period and on the mid-shelf (between 10 and 75 m water depth) during high discharge period. An empirical (exponential) relationship was found between gradual settle down of suspended sediments in the coastal sea and its lateral distance from the turbidity maximum.  相似文献   
9.
本文结合金塘大桥的特点,介绍了金塘大桥60m箱梁安装的施工方法、施工技术以及采用的关键设备及其性能,以期为国内同类桥梁的施工和同类大型设备的使用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0.
韩艳  夏禾 《中国铁道科学》2006,27(3):136-138
将桥梁在地震作用下的运动方程和车辆振动方程,通过桥梁子系统与车辆子系统间的非线性轮轨接触关系联系起来,建立可考虑多点激励与行波效应的车桥系统地震反应动力学分析模型。以某高速铁路连续梁桥为例,对非一致地震激励下桥梁结构的动力响应及桥上车辆运行安全性进行研究,提出确保地震发生时高速列车在桥上安全运行的临界速度限值,可供实际工程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