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公路运输   4篇
综合类   7篇
水路运输   8篇
铁路运输   4篇
综合运输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有限时间热力学方法分析恒温热源条件下实际回热式布畦顿循环的功率密度特性,计入工质与高,低温侧换热器的热阻损失,压气机,涡轮机的不可逆压缩和膨胀损失,以及管路系统中的压力损失,导出了功率密度与压比间的解析式,并通过数值计算将对应于最大功率密度时的一些参数与对应于最大功率时的同样参数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
碱—碳酸盐反应中的热力学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热力学方法计算了碱-碱酸盐反应的平衡CO^2-3离子浓度以及由Ca(OH)2水解控制的CO^2-3离子浓度。结果表明,由Ca(OH)2水妥控制的CO^2-3离子浓度小于碱-碳酸盐反应中的平衡CO^2-3离子浓度。这表明Ca(OH)2水解为碱-碳酸盐反庆的进行提供了必要条件,揭示了碱-碳酸盐反应的热力学本质。  相似文献   
3.
依据有关文献提供的热力学状态函数值,分水蒸气再生和真空再生2种工况,近似计算了标准状态和实际状况下固态胺吸附与解吸CO2反应的平衡与程度,并讨论了温度、湿度和CO2分压等对其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王鹏 《船舶》2005,(5):44-45
针对柴油机冷却水系统,提出一种估算冷却水量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5.
潜艇舱室固态胺CO2清除技术的化学热力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有关文献提供的热力学状态函数值,分水蒸汽再生和真空再生两种工况,近似计算了标准状态和实际状况下固态胺吸附与解吸CO2反应的平衡与程度,并讨论了温度、湿度和二氧化碳分压等对其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开展了碳酸盐岩(灰岩、白云岩)溶蚀作用实验室模拟研究,建立了溶蚀作用的热力学模型方程,对3种不同温压条件下(348.15K,20MPa;373.15K,25MPa;403.15K,30MPa)碳酸盐岩溶蚀作用进行了定量研究,提出了白云岩较灰岩更易溶解并形成孔隙、孔洞等古溶蚀构造,这为油气生成提供了地下空间;同时提出了在城市、铁路及隧道选址等方面充分考虑地下工程地质概貌,以免发生重大的地质灾害及其隐患。  相似文献   
7.
在考虑切削热影响的基础上,采用数值模拟研究了切削式吸能过程的惯性效应,计算了不同初始撞击条件下的稳定切削力、切削位移、最高温度、热耗散能量和热耗散能量比例。计算结果表明:初始撞击能量为20kJ时,切屑生成时切削力未出现明显的初始峰值,稳定切削力变化范围为63.0~63.8kN,变化规律相同,变化趋势一致;撞击质量为200kg,撞击速度变化范围为3~10m·s-1时,稳定切削力变化范围为63.0~64.4kN;撞击速度为10m·s-1,撞击质量由0.4t增加至3.2t时,热耗散能量由4.12kJ增加到36.64kJ,热耗散能量随撞击质量的增大而增大,最高温度变化范围为586℃~602℃,热耗散能量比例变化范围为20.6%~23.2%,稳定切削力的变化范围为63.0~64.1kN。可见,在切削深度和刀具几何参数不变的条件下,初始撞击能量、撞击质量和撞击速度对切削力影响很小,切削式吸能过程的惯性敏感性弱,切削式吸能结构属于第Ⅰ类,而且,切削热占能量耗散比例大,撞击速度对其影响程度大。  相似文献   
8.
为了分析评估对置式凸轮发动机的性能状态,在该发动机关键部件运动学与动力学分析基础上,建立发动机热力学模型,利用改进的龙格一库塔算法进行热力学模型求解与性能仿真.研究结果验证该特种空间发动机在工作原理和结构设计上的可行性,提出若要进一步提高发动机的热效率,发挥对置式结构的优点,必须对发动机尤其是配气机构的结构参数进行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9.
基质沥青和SBS改性剂的相互作用机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华鑫  王秉纲 《公路》2007,(2):134-138
从SBS改性沥青的材料组成特性出发,采用吸附理论、热力学理论、自由体积理论讨论了在加工、施工拌和与营运过程中SBS与基质沥青的相互作用,分析了不同阶段基质沥青与SBS改性剂之间的相互影响,表明在不同阶段SBS与基质沥青间的相互作用是不同的,在原材料选择中应充分注意改性沥青的这一特点。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沸石对磷的去除能力,对天然沸石进行了氯化铁改性,通过静态试验比较了改性前后沸石对磷的去除效果,并考察了接触时间、磷初始浓度、沸石投加量、pH值和接触温度等因素对氯化铁改性沸石除磷效果的影响.同时利用吸附等温线模型、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探讨了改性沸石的除磷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氯化铁改性后沸石除磷能力有很大程度提高,对50mg·L-1的模拟废水磷去除率可达97.33%;改性沸石吸附除磷的最佳pH值为8;氯化铁改性沸石对水中磷的吸附动力学过程满足Pseudo second-order模型;热力学分析结果表明,改性沸石对磷的吸附是熵增的吸热吸附过程;改性沸石对磷的吸附平衡数据可以用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加以描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