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4篇
公路运输   25篇
综合类   14篇
水路运输   3篇
铁路运输   26篇
综合运输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隧道尤其是长大隧道在穿越活动断裂带时,活动断裂的运动将对隧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产生重要影响。从活动断裂带的认识入手,结合目前施工的柿子园隧道,利用超前地质预报方法,充分揭示隧道围岩的实际情况,并及时对隧道的施工措施进行调整,在后续过程中加强监控量测管理,从而为目前活动断裂带的破坏研究提供有力的资料支撑,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黄绍槟 《路基工程》2020,(2):158-162
位于川东平行岭谷区的南大梁高速公路华蓥山隧道是一座典型的山岭特长岩溶隧道,地形地质条件复杂,隧道建设面临煤层瓦斯、采空区、有害气体、断裂破碎带、石膏及岩溶角砾岩、岩溶与岩溶涌突水等特殊地质问题。在对华蓥山隧道地质条件进行论述的基础上,重点针对煤层瓦斯和岩溶涌突水问题进行对比分析,总结隧道勘察和施工地质问题。  相似文献   
3.
<正>成兰铁路穿越三大地震断裂带,广甘高速大部分处在龙门山断裂带内……四川省在建的多条出川铁路、高速公路均要穿越地震断裂带,如何抗震保证安全?近日,在2009年  相似文献   
4.
万波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2,(4):236-241,248
本文以深圳前海某跨海隧道深基坑穿越临海断裂带项目为例,通过现场勘察、数值模拟分析以及降水试验,将采用断裂带帷幕注浆的原设计方案优化为仅采取降水处理断裂带,实施效果良好,可为后续类似工程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5.
赵艳良 《铁路航测》2002,28(2):20-21
通过3个不同层次的遥感工作(1:10万TM卫片解译;1:3.5万航片判释;1:1万航测成图),在沂沭活动断裂带区成功进行铁路选线。  相似文献   
6.
文章介绍了处在深断裂带中的20省道大峡山隧道进洞口端Ⅴ级围岩浅埋段施工工艺,可为同类地质条件和环境下的隧道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陆飞 《水运工程》2003,(1):47-49
在宿迁三线船闸闸位选择中,通过对郯庐断裂带F5断裂在闸址区的特征分析及其对闸位的影响,结合经济、技术比较,说明跨断裂修建船闸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乌鲁木齐是全国断裂带发育最典型的城市,其活动对地铁建设造成严重威胁,乌鲁木齐地铁建设的关键是如何妥善解决地铁隧道穿越断裂带的问题。以乌鲁木齐地铁1号线区间穿越八钢—石化断裂带为研究对象,结合西安地铁穿越地裂缝的防治经验,分析地裂缝与断裂带的成因,介绍乌鲁木齐地铁1号线穿越断裂带的结构、防水、限界、轨排、抗震等防治措施。依据乌鲁木齐地铁特殊变形缝施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取消特殊变形缝外环"?"橡胶止水带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活动断裂构造带地区,断层运动往往是沿断层带发生,自活动盘到破碎带错动位移表现出逐级传递的特征,因此穿越活动断裂带的隧道结构应力、变形特征也受到断层错动形式的影响。依托西部高烈度区某穿越大型活动断裂带的公路隧道工程,通过数值模拟分析穿越多断层隧道结构在断层多级走滑错动下的位移、应力响应规律,得出隧道结构纵向基于多断层蠕滑错动的影响分区;建立基于柔性初支、刚性二衬和节段铰接的穿越蠕滑断层隧道自适应结构,探究在错动区和缓冲区内设置隧道自适应结构的抗错性能。研究表明:隧道围岩性质的差异是影响穿越断层破碎带隧道结构变形和应力的最重要因素,隧道自适应结构在蠕滑错动过程中,柔性初支能够吸收部分围岩传递至隧道结构的变形,柔性接头的剪切变形和衬砌节段的刚性转动能够承担较大的位错,随着隧道衬砌节段长度的减小、接头数量的增加,各个接头的剪切变形角和衬砌节段偏转角都将减小,大幅提升结构的抗错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巧家拉分盆地结构特征及其形成演化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巧家盆地的性质、成因以及其演化过程,通过详细野外调查,结合区域构造特征对巧家盆地展开了初步的研究. 首先基于详细的野外调查工作,掌握了研究区基本地质背景条件以及盆地表面的沉积特征;进而,对盆地中心区域进行了钻孔勘测,得到了盆地内部结构特征,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和盆地结构特征,对其形成演化过程进行了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巧家盆地为典型的拉分断陷盆地,主要受小江走滑断裂带的控制;盆地内部结构主要包括了5个地层层序,从下到上分别为古河流冲积层、昔格达组地层、静水沉积层、泥石流洪积层以及河流阶地,并解释了各层成因;首次发现在距盆地下游边界3 km处曾发生过大规模堰塞堵江事件;堰塞事件发生于距今3万年左右;初步推测该拉分盆地形成于第三纪晚期,后期又经历了断陷湖沉积、堰塞沉积、泥石流洪积以及河流冲积等作用;区域断块阶段、局部拉分断陷阶段、断陷湖相沉积阶段、堰塞沉积阶段、堰塞消亡阶段以及不均匀升降阶段为盆地形成的6个阶段,与盆地内部土层层序有较好的对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